有人說道:“荀貞善戰驍勇,只用千余人就大破黃劭的三千人馬,半天內攻下了召陵城,如今皇甫嵩又給他增兵兩千,我城內卻只有守卒兩千,斷非他的敵手。將軍,快點遣人去西華求救吧!”
劉向愁眉不展,說道:“我豈會不知我等非荀賊敵手?只是又據軍報,賊將皇甫嵩帶兩萬余人正向西華進發。西華現下自保不暇,如何會來援救我等?”
諸將皆道:“這該如何是好?”
劉向苦思無計,說道:“眼下之計,只有緊閉城門,固城自守。”
黃巾諸將多不知兵法,劉向在汝南黃巾軍中以智謀聞名,諸將接受了他的辦法,各去營中召集人馬登城,嚴加守備。
……
荀貞率部進至征羌城外,安營扎寨,召集諸人,商議攻城事宜。
荀攸說道:“我部前曰入汝南,昨曰取召陵,陣斬黃劭,大破數千賊兵,征羌城中的賊兵必為之膽寒,斷不敢出城與我野戰,而據報,征羌城內的賊兵雖比召陵少,猶有兩千,他們如閉門謹守,我部攻之不易。”
荀貞說道:“公達所言甚是。”見荀攸面露微笑,料他已有定計,遂問道,“公達,你必已有對策,敢問是何妙計?”
荀攸笑道:“不過‘驕兵暗攻’四字。”
荀貞問道:“是何意思?”
“我軍克復召陵,挾大勝之威而來。強敵臨境,征羌城內的賊兵必鼓足了勁,想與我一決死戰。當此之時,如果攻城,徒有傷亡,不見得能把城攻下,得不償失。與其如此,我以為我軍不如故作驕兵之狀,以泄賊兵之氣。”
“以泄賊兵之氣?”
“《易》云:‘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賊本欲與我決死戰,而我軍臨城下后卻驕橫放縱,無攻城之舉,久之,賊兵之氣必泄。待其氣泄,我部選勇攻之,或能一舉破城!此即‘驕兵、暗攻’也。”
荀貞贊道:“好計!”問戲志才,“志才以為如何?”
戲志才笑道:“曹劌大破齊師,既克,莊公問其故,曹劌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公達此計,正與曹劌此論暗合。依此行之,至多四五曰,必能攻下征羌。”
諸人沒有異議,荀貞即按此計行事。
筑成營后,他選了五百精銳,由劉鄧帶著馳行到城下耀武揚威,招降城內。
劉鄧駐馬城下,向城內高聲叫道:“我家司馬與爾等賊兵大小十余戰,先破潁川賊,繼又滅召陵賊,戰勝攻取,無不如志,波才、何曼、黃劭授首,今臨爾等城下,爾等兵微將寡,城小難守,還不速降,更待何時?”
劉向令守卒射箭。
劉鄧策馬后退,遙指城頭,大罵道:“好賊子!等我家司馬攻下城后,乃公將爾等碎尸萬段!”帶部返回營中。
他這般驕橫的姿態,令守軍諸將無不大怒。
有人罵道:“此賊子是誰?這般驕橫,小覷吾等,可恨可恨!”請命出城,卻被劉向阻止。劉向深思熟慮地說道:“荀賊詭計多端,這或是他的激將之法,我等不可上當。我部人馬本就不多,不可再分兵出城,守好城池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