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部前陣組成的仍是一個方陣。此時若從半空望下,可見這萬人整體是一個大方陣,內部又有很多小方陣。一個又一個的小方陣排列得整整齊齊,組成了一個大方陣。每個小方陣都是一曲,漢軍軍制,一曲約二百人,每二百人是一個小方陣,分成兩列,每列百人。每五個小方陣組成一個橫排,每十個小方陣組成一個縱列。換而言之,也就是說,整個前陣共有二十列,每列五百人。
第一排的五個小方陣是由皇甫嵩麾下最精銳的五個部組成的,荀貞的這千余人在第一排的五個小方陣中位處中間,從左邊數起是第三個。又按照曲的規模,組成了六個縱列的小方陣,五個步卒陣,一個騎兵陣。劉鄧的陷陣曲在最前邊,江禽曲居第二,許仲、陳褒兩曲在第三、第四位,荀貞與荀成的虎士曲在一塊兒,列在第五,最后是辛璦的騎士曲。
萬人布陣,說快也快,說慢也慢,隨著中軍的鼓聲和皇甫嵩的將旗指揮,列陣最前的五個部的長官時而調整本部的位置,或向外去一點,或向內靠攏一點,時而隨著將旗和鼓聲向前、向后小步移動。對面的黃巾軍兵卒在劉辟、吳霸的指揮下也組成了一個相應的方陣。
兩軍列陣完畢。戰場上安靜下來。
荀貞在漢軍陣的前邊,可以看到對面黃巾軍列成的陣中旗幟飄揚,一員黃巾軍的將領帶著幾個騎兵在陣前馳馬而過,一邊馳奔,一邊舉劍,大聲地在說話。隔得遠,他聽不到這個將領在說什么,但料來不是在傳遞劉辟的軍令,就是在鼓舞黃巾軍兵卒的斗志士氣。
皇甫嵩這邊也派出了將校,從中軍馳馬到陣前,從左向右行,檢查各個小方陣的陣型,并傳達皇甫嵩的命令:“皇甫將軍令:大旗就在中軍。今與賊決戰,賊營不破,大旗不動!”
前線的漢兵扭頭向后看。皇甫嵩的中軍在前陣萬人與后陣萬余人之間,他的將旗就在這里,高高地聳立在下午的陽光中,迎風飄揚。中軍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望之若荼。前后兩軍的漢兵多穿絳衣,如火。對面的敵人衣著不統一,但額頭皆抹黃巾。色彩分明。
皇甫嵩傳令的將校傳令完畢,馳馬奔回中軍。
荀貞心道:“命令開戰的鼓聲該要響起了。”令道:“向前傳:鼓聲起后,不要急著沖鋒,拿著兵器以正常行速前進,積蓄力氣,當臨敵還有百步之時再吶喊沖鋒!”
從荀成這一曲開始,一個兵卒接著一個兵卒地向前傳,直傳到最前邊的劉鄧陷陣曲。
兩軍交戰,最令人覺得有壓力的時候不是在開戰后,而是在開戰前。開戰后陷入混戰廝殺,殺紅了眼什么都不怕,開戰前的沉默靜止卻很折磨人。若是彼此只有千余人還好說,現下敵我各數萬人,這樣大規模的會戰,站在最前一列的士卒是很有壓力的,放眼望過去,對面烏壓壓的全是執著亮晃晃兵械的敵人,就好像是要以一己之力來面對他們似的,難保不會胡思亂想,若是膽小之人,只這個肅殺壓抑的場面就會嚇得他兩腿發軟,簌簌發抖,毫無斗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