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帥披著甲,用的長矛,他帶的這十幾個人大概是黃巾兵中的精銳,也都披有甲衣,各持長矛,鎧甲兵械齊全。皇甫嵩知道把最精銳的部隊放在最前邊,劉辟自然也會把本部最精銳的人馬放在最前。這十幾個人形成一個弧形的半包圍圈,試圖把劉鄧圍住。
劉鄧根本就不等后邊的兵卒跟上,躍步前沖,一邊前沖,一邊大叫:“爾等非我敵也!我只取劉辟、吳霸!”這些人卻是哪里肯讓開?十余支長矛刺出,劉鄧左右擊,利用鐵戟兩邊的小枝把敵人的矛尖套入其中,然后用力拽扯,把這十余支長矛的矛尖悉數摧折。
鐵戟這種兵器,前端是槍尖,一側或者兩側有月牙形的利刃,通過兩個小枝與槍尖相連。小枝與月牙刃間有空隙,可用來套敵人的長矛。這本是長戟的一種用法。劉鄧不但善用雙鐵戟,而且善用長戟,一下把這十余個敵人的長矛摧折,隨即跨步而進,左擊右殺。他力大,用的長鐵戟沉重,一刺之下,敵人的鎧甲若非精甲,就會被他刺裂,或者一甩之下,憑借長鐵戟的重量也能將敵人打的胸陷吐血,眨眼功夫,這十余人半數被他擊倒,包括那個小帥在內。
這個小帥被他用鐵戟甩擊了一下,踉蹌后退了七八步,胸前鎧甲碎裂,吐出一口鮮血。
兩個陷陣曲的兵卒覷著便宜,疾奔沖上,一個挺矛刺中他的臂膀,受此沖擊之力,這個小帥本就立足不穩,頓時摔倒在地,另一個陷陣曲的兵卒跳躍到他的身上,抽出刀來,麻利地割斷了他的咽喉,沖劉鄧叫道:“劉君,要頭么?”戰場上敵我交戰,不可能每殺死一個敵人都取其首級,若是個尋常的黃巾兵卒,只割其左耳就行,畢竟這是個小帥,觀其衣甲兵器,且應是黃巾軍里的勇士,所以這個陷陣曲的兵卒有此一問。
劉鄧不屑一顧,叫道:“無名鼠輩,不值得乃公取其首級!”殺散了余下的幾個黃巾軍兵卒,挺長鐵戟大步前沖,與涌上來如潮水也似的敵人奮力廝殺。
在許仲曲蹶張士的射矢協助下,劉鄧誅戾刃猛,攻殺斬敵,奮勇向前,荀貞這一部組成的方陣漸漸越過了余下幾部的方陣,慢慢深入到了黃巾軍的陣中。
荀貞掐算時辰,過了會兒后,令道:“令劉鄧退后,江禽曲上前!”
長久的激戰會很耗費體力,沖陣的時候不能只用一個曲的兵卒在前,尤其是在面對劉辟這樣的勇猛敵將時,需得至少兩個曲輪番沖陣。荀貞軍令傳下,劉鄧帶部退下,換上位居第二列的江禽曲上陣。江禽號稱潁陰大俠,也是十分勇悍,雖然他的個人武力比不上劉鄧,但他這一曲中的輕俠卻是最多的,皆皆勇悍之徒,敵人雖如潮涌卻都夷然不懼,呼喝酣戰。江禽的弟弟江鵠沖在第一列。江鵠好勇斗狠,在與潁川黃巾作戰時,他也是勇名遠播,每戰都咬著敵人不放,窮追猛打,因其眼小,被潁川黃巾呼為細眼兒。
左伯侯遠望陣中,對荀貞說道:“先是阿鄧,再換細眼兒,有他兩人輪替沖陣,賊兵斷難阻我!”前邊陣里鮮血四濺,斷肢橫飛。江禽、江鵠、劉鄧鼓勇奮殺,接替殺敵,帶著部眾越來越深入敵陣。跟隨著他們的腳步,先是許仲曲、陳褒曲、接著荀成曲、再接著是辛璦的騎兵們,一個接一個地進入了黃巾陣中,與敵人開始了全面的鏖戰。
在這個時候,最清閑的乃是荀貞,他左右有典韋、陳到、原中卿、左伯侯等人護衛,又有荀成這一曲的虎士,后邊又有騎上了馬,已奉令散開控弦殺敵的辛璦騎士曲,於這數百人的牢牢護衛之下,雖然有不畏死的黃巾兵卒一**地沖上來去,卻根本到不了他的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