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如從半空中看下去,可以看到在這片戰場的東半部有越來越多的黃巾軍兵卒從后陣中出來,加入戰局,而在西半部,皇甫嵩的將旗在中軍屹立不動,中軍后頭的萬余漢卒預備隊亦站立不動。東西兩部的中間是交戰場,漢軍突擊在最前的五個方陣,五面軍旗,此時,有四面軍旗都在向后退移,唯獨從左邊數起的第三面軍旗非但沒有后退,反而向前移動。
這一幕被漢軍中軍望樓上的人看到了,趙勤驚嘆地說道:“這是誰的部曲?一枝獨秀。”
傅燮應道:“是荀司馬的部曲。”
趙勤說道:“真是勇將,真是勇將。唉,我汝南郡中若有此人,也不會有今曰的賊患了,說不定早將彭脫、何儀、劉辟、龔都諸賊平定!”
皇甫嵩目注荀貞的軍旗多時,見它在風中颯颯招展,雖然緩慢但卻堅定地向前推進,在數十成百面黃巾軍各部軍旗的包圍下,這一支軍旗就像是一支小船,在汪洋大海中逆水、逆風而行。他亦暗自點頭,為之贊許。
傅燮更多的是在注意其余幾個漢軍方陣,以及后邊的黃巾兵卒出陣的情況,他對皇甫嵩說道:“將軍,后陣的賊兵多已加入了戰局,我軍前陣這萬人怕是要頂不住了,要不要把余下的這萬余人投上?”
皇甫嵩安然淡定,說道:“再等等。”他不看其余幾個漢軍的方陣,只看荀貞的方陣。
又過了一刻多鐘。對望樓上的人來說,這是難熬的一刻鐘。他們居高臨下,能夠看得清楚整個戰局,此時此刻,除了荀貞一支人馬外,其余的漢軍都在不斷地敗退,并且已不再是起初的慢慢后退,逐漸變成了大步后退,已經差不多退回到了最初與黃巾軍接觸交戰的位置,之前在戰場上贏得的優勢局面幾乎被黃巾軍全部奪回了。
傅燮焦急地說道:“將軍,再不增兵就撐不住了!”
皇甫嵩盯著荀貞的軍旗,看到荀貞這面一往無前的軍旗漸漸停下了前進的勢頭。他霍然起身,說道:“是時候了!傳我將令,全軍出擊!步卒從正面迎擊賊兵,騎士從側翼進擊。”
望樓上鼓聲擂響。皇甫嵩轉目傅燮,把自己的劍交給他,令道:“你代我督戰,畏縮不進者,斬。”傅燮大聲應諾,接過皇甫嵩的佩劍,捧在手中,轉身下了望樓,召集本部人馬,督促后陣的萬余漢卒出戰。依照皇甫嵩的命令,后陣的漢卒分成兩部,近萬步卒越過中軍,增援前邊的部隊,從正面敵上黃巾兵卒,另外的三千余三河騎士則從側翼進擊。
這些三河騎士有從一開始就沒有參戰的,也有部分曾經參戰的即早先在北側與黃巾騎兵交過戰的那千余騎士,這千余騎士在將黃巾軍的騎兵擊潰后,奉皇甫嵩將令,沒有繼續發動進攻,而是轉回了后軍陣中。此時,是他們全力出擊的時候了。皇甫嵩之所以最先沒有動用騎兵沖鋒,目的就是為了調出劉辟后陣的那萬余兵卒。如果上來就用騎兵沖鋒,可能獲勝會比較容易,但劉辟在失利后卻定會退回營中龜縮,這樣就還得再進攻黃巾軍的營壘,不如一舉在戰場上將之殲滅。
傅燮躍馬揮劍,率部督戰,近萬漢卒的生力軍投入戰場中,遏制住了漢軍敗退的局面,三千余三河騎士從側面進擊,一下就突入到了措不及防的劉辟部側翼陣中。兩面使力,荀貞部迎面的壓力頓時減輕。荀貞不用看也知,這定是皇甫嵩把后軍、騎兵派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