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本就是騎戰更優,這會兒跨馬馳騁,抖擻起精神,誓要斬獲丈八左豹,一雪前恥。郭汜兩腿夾馬,張弓射箭,人騎還沒到丈八左豹等騎前,連珠也似的三箭已至。丈八左豹等騎正殺得順手,如入無人地,未免放松了警惕,沒有注意,三箭正中三人,接連三騎滾落地上。
丈八左豹的位置在東邊,李傕、郭汜是從西邊來。
丈八左豹扭頭回望,隔著麾下諸騎看到了徐榮和李傕、郭汜等,前些時他與董卓麾下的這些驕兵悍將交過手,深知他們戰力出眾,非尋常騎兵可比,當即呼道:“胡狗來了!都打起精神,先滅了他們!”丟掉前邊的漢騎,轉馬催騎,挺槊奔李傕、郭汜來。
狹路相逢勇者勝。臨陣交兵,最重要的就是這股勇氣。李傕、郭汜策騎分開,分從左右包抄而上。徐榮指揮六百騎急往前沖,一來接應李傕、郭汜,二來迎上丈八左豹的麾下精騎。近處周邊的其余漢騎紛紛讓開,給他們空出交戰場地。
漢之馬槊長一丈八尺,折合后世的單位換算,長有四米余,四米多長的馬槊挺在手上,胯下是飛奔的駿馬,給人的震撼力非常強。李傕、郭汜皆用矛,長度不及馬槊,不能硬拼。此前與丈八左豹對陣,他兩人就吃過兵器不如對方長的虧,吃一塹長一智,這次卻是學的聰明了,兩人仗著高超的馬術,提矛在手,用雙腿控馬,先分別向左、右沿曲線行,避開別的黃巾精騎,再輾轉騰挪,或用矛架,或俯身閃躲,接連擋避開丈八左豹的馬槊,迂回到其近處。
兩人配合默契,一左一右,馬不停蹄,繞著丈八左豹疾奔,一邊奔馳,一邊呼喝怪叫。郭汜是盜馬賊出身,嘴里發出尖利的嘯聲,簡直是把丈八左豹當成了獵物。
丈八左豹毫不畏懼,因李傕近,所以舍棄郭汜,先擊李傕。
李傕掉馬轉走,一邊走,一邊扭腰轉頭,把長矛放在腿邊,取出弓矢,搭弓射之,卻是回馬箭。丈八左豹早就防著他這一手,豈會被他射中?馬槊略微揮舞,即把箭矢砸開。便在這時,陡然聞得風聲,他扭臉一看,卻是郭汜不知何處也收起了長矛,取出了一個套索,拋擲過來。
郭汜盜馬賊的出身,盜馬時套索這東西少不了。他用得極為熟練,準頭很正,正對著丈八左豹的脖子來。丈八左豹的馬槊太長,卻是回之不及,沒法把套索挑開,躲避不及,正好被套索套中。這卻是李傕、郭汜兩人的聲東擊西之計。
他兩人雖姓子粗野,可久經沙場,卻也是頗有智謀的。
眼見丈八左豹被套中,李傕大喜,正待回馬艸矛去殺,卻聽得丈八左豹大呼一聲,將馬槊交於一手,另一手反手抓住了套索的繩子。郭汜手拽長繩,打馬轉走,想把他拉倒,卻只覺手中一沉,非但沒有把丈八左豹拉倒,反而被丈八左豹拽落下馬。
郭汜在打馬轉走時,也防著自己可能會力氣不如丈八左豹,故此另一只手緊抓著坐騎的轡頭,希望能夠借助奔馬之力,卻沒想到還是不抵丈八左豹。在丈八左豹的神力之下,他壓根抓不住轡頭,戰馬的頭被他拽得生疼,硬生生止住奔騰之速,揚蹄長嘶,而他本人則被拉扯得騰空而起,“撲通”一聲,重重地跌落在地。丈八左豹奮力向后拉繩,把他拽得在地上滾動。
郭汜急忙松開手,丟掉繩子。
短短片刻,他的手被繩子磨爛,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太狠,兜鍪給震飛了,頭暈眼花,好在是屁股先落地,雖好像被摔成了好幾瓣,疼得都麻木了,總比腦袋或者手臂、腿腳先落地的好。
……漢兵營門口的望樓上,聽完了前線觀戰軍官的急報,荀貞吃驚地說道:“力竟能敵奔馬?”
這真是一員悍猛大力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