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將令:“誰與我射之?”
前線各部的將校也知“軍無常勢,貴鼓其氣”之理,不待皇甫嵩的將令傳過來,數騎分從各部驅馳出。一從董旻、牛輔等的秦胡精騎處出,一從荀貞部下出,一從劉備部中出。三騎如流星趕月,從不同的方向競往城下去。前有阻路的黃巾兵卒,盡各被他們挑落馬下。遠處望之,就好像三支利矢,擊破沿途所有的阻礙,最終將快要匯聚到城外時,有一騎奔逸絕塵,馳速最快,最先奔到城下,駐馬橫刀,挽弓射之,這個赤身擂鼓作法的巫者應弦栽倒。
射箭者卻是關羽。余下的那兩騎,一騎是徐榮,一騎是辛璦。見關羽得了頭籌,徐榮、辛璦各撥馬轉回。關羽借乘的是張飛之馬,在返馬歸陣的途中他撞上了十余騎黃巾散卒,殺散之,奪一馬而還,回到陣中交給張飛。兄弟合力,接著追擊廣宗死士,廣宗死士所恃的是勇,勇不及人,自便節節敗退。劉關張所過皆破,在他們身后留下了一地肉袒的尸體和斷裂的大斧。
皇甫嵩再次為之稱贊,說道:“國士也!”國士者,勇力冠於全國的人。
一夫之勇容易得,千軍之將難以求。關張皆是白身,又在此戰中只表現出了勇力,故此雖勇悍,然在皇甫嵩看來也只是勇夫而已,贊了幾句,便不再看,轉觀整體戰局。
那赤身擊鼓作法之人一死,城外的黃巾兵卒徹底沒了斗志。皇甫嵩適時地傳下將令,命休整多時的董旻、牛輔、段煨、董越、胡軫、徐榮等部及三河騎士再次上陣,與荀貞、劉備、鄒靖、傅燮等部的步卒合力,共擊黃巾軍的步卒陣。諸將奮勇,哺時,大破廣宗城外營。
雞鳴開戰,戰至哺時,一場鏖戰,足足打了一個對時。
張梁率數百步卒奔逃,欲歸城,前路被守在城門外的宗員率部截斷,歸之不得,無路可退,死於亂軍中。既破黃巾城外營,陣斬張梁,漢軍士氣高漲,皇甫嵩順勢攻城。
……張梁死,城外五六萬黃巾潰敗,於城上望之,遍野都是敗逃的黃巾步騎和在后趕殺的漢軍步騎,城中戰栗惶恐。張角雖再三鼓舞士氣,甚至又施了兩次法,終難挽頹勢。
城外的黃巾步騎雖敗,尚有三四萬之眾,見漢軍攻城,為救張角,皆明知必死而不懼,止住了敗逃,不約而同地轉向城池殺來,接連猛沖了四五次,卻都被宗員等牢牢頂住。
入夜,城破。
是役,黃巾兵卒傷亡泰半,漢軍斬首三萬余。因見城破,又聞漢軍大呼:“張角死了!”城內城外的數萬黃巾步騎悲傷絕望,不再負隅頑抗和沖擊,有的自刎,有的赴河死,降者寥寥。漢軍在城外的黃巾營里和城中繳獲了三萬多車輜重,悉虜其婦子,系獲其眾。
月光如水,激戰了半夜一天的戰場平靜了下來,伏尸遍野,血流成河,因為投河自盡的黃巾兵卒太多,清河為之堵塞。城中初定,還不安全,皇甫嵩未入城中,升帳召集諸將。
宗員、鄒靖、幾個北軍的校尉、荀貞、傅燮、董旻、牛輔、徐榮等等步騎諸將甲衣皆赤,從戰場的各個角落和城中出來,齊聚皇甫嵩是帳中。
浴血奮戰半夜一天,先破敵營,再克廣宗,終獲大勝,張梁死於亂軍,張角亦死。眾將雖疲,大多喜氣洋洋,下曲陽雖還未克,但明眼人一看皆知,冀州黃巾的覆滅就在不遠的將來了。
荀貞雖也和諸將一樣帶著喜色,但這喜色實是他裝出來的,他本來是很高興的,可在目睹成千上萬的黃巾步騎寧死不降,或自刎,或成群結隊地投河后,他大大地被震撼了。在潁川、在汝南、在東郡都沒有出現過這一幕,只有在廣宗出現了,一出現就是數萬人自刎、投河。這些人里有壯者,有老者,有婦人,甚至還有孩童。荀貞試過去阻止他們,可完全沒有用。
戰場上殺敵是一回事,看著幾萬人自殺是另一回事。廣宗一破,張角一死,這些人寧愿自殺,陪張角死去,也不愿再活著。對當時看到的這一幕,荀貞不知該稱之為悲壯,還是該稱之為可憐。他無法描述他當時的心情,可他卻不能把這種心情帶到帳中,所以他裝出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