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心道:“大亂過后,這酒肆的生意本來不好,今天卻倒不錯,有七八個人。”又想道,“亂后缺糧,百姓無食果腹,這酒肆里卻還在賣酒,……,明天得找趙相劉衡說一說,看看能不能把這酒肆給禁了。”他一面盤算這些,一面忍不住多看了幾眼那個酒娘。
酒肆里的酒客大聲哄笑,有兩個人摸到這酒娘的身邊,動手動腳。這酒娘應是與他們相識,沒有生氣,只是掩住濕裙,半嬌嗔半勾引的橫了他倆一眼。裙在下邊,她這一掩裙,身子就半彎了下去,白皙豐腴的胸脯頓入觀者眼簾,讓人看得更加清楚了,姿態模樣很是嫵媚誘人。
直到走過這家酒壚,宣康、原中卿等還頻頻回首。戲志才笑道:“縣里何時多了一個這般美貌風流的酒娘?要不是叔業眼尖,咱們險些錯過觀賞美人濕裙啊。”諸人知他是在戲謔宣康,皆笑,宣康紅了臉,分辨似地說道:“我也只是不經意看見的……。”
話音未落,猛然聽見前頭街北不遠處有人大叫了一聲:“殺荀!”
宣康的話戛然而止,他抬眼向前看去,十余個提劍挺刀的壯漢從街邊、人流里殺氣騰騰地迎面沖來。幾乎同一時間,后邊街南亦有人高叫應聲:“殺荀!”宣康回頭顧看,適才那個酒肆里的酒客們提著兵器從酒肆里沖出,蜂擁向荀貞等人殺來。
傍晚街上,變起肘腋,事起突然,路人或呆或驚,沒反應過來的還在往前走,反應過來的四面奔逃,喧嚷驚嘩,車馬失據,人奔車倒,頓時亂作一團。
——1,社神。
社,即土地之神。秦漢時人往往把當地較有影響或為本地做出過杰出貢獻的人物作為社神或配祀社神。
兩漢之社神分兩種。
一種為鄉社、里社,是屬指令姓的官督民辦之社,“舊制二十五家為一社”或百家以上共立一社,漢高祖少時經常祭祀的枌榆社即是鄉村里社,“高祖少時,常祭枌榆之社”。
鄉社和里社一年祭拜兩次,春秋各一次,意為“春求秋報”,春社求豐收,秋社向土地神報功,由里正、父老主持,主持祭儀和祭后祭品的均分,陳平為社宰,因“分肉甚均”而得到父老稱贊。除了祈求豐收,當有軍國大事如戰爭、水旱火災、曰食月食等都要祭社。
一種為私社,是在鄉社、里社之外,民間私立的社,或五家、或十家自立為社。這種私社等同銀祠,受到政斧的限制和打擊,但發展的勢頭不可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