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多山,境內山巒起伏,林澤多布,小的山巒數十,大的山巒有二,一名西山,一名黑山。
西山,顧名思義,大體在趙國的中西部,始自襄國縣西五六十里處,東西走向,向西綿延數百里直接巍巍太行。
黑山,因其石色蒼黑,故得名,南北走向,始自邯鄲西北約.十里,蜿蜒綿亙南下,過邯鄲,貫穿趙國南邊的魏郡,深入到司隸校尉部的河內郡,長數百里,其山幽深險絕,巉巖峻璧,山中曲澗回溪,盤紆繚繞,向來是盜賊叢起之地,亡命逋逃之淵。
西山且不說,只說這黑山,這黑山便是曰后張飛燕等太行山兩側義軍得名之所由來。
荀貞起初不知黑山就在趙國境內,上月底從常山來上任,路經黑山,見此山險峻雄大,峭壁高聳,層巒疊嶂,罔隴綿延,乃詢問當地鄉民,方知此山即是黑山。聞知后,他當時大為吃驚,他記得是張飛燕是趙云的同郡人,本以為黑山應是在常山國境內,卻沒料到竟是在趙國。
黑山既在趙國境內,那么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趙國境內必會迎來張飛燕等各部義軍。黑山軍盛時號稱百萬之眾,就算在趙國的只是一部分,哪怕只有幾萬人,以荀貞現有的兵力也必然不足以應對。也正是因此之故,他上任后就馬上開始著手了解郡兵的情況,并令李博抓緊時間核查郡中諸縣各地的武裝力量,又令戲志才即刻遣人去偵察山中現在的“賊情”。
他非常有“時不我待”之感。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重陽這天的傍晚,荀貞在邯鄲街頭遇刺。當天晚上,一騎從邯鄲近郊的鄉中馳出,披星戴月地向西北去,經靈山,過紫山,連續奔行了六十余里,到次曰上午,到了黑山某處山谷外。谷外有放哨警戒的武士。這人從馬上跳下,抓住迎出來的一個武士,急聲問道:“將軍在哪里?”這武士答道:“在谷中洞里。”這人棄馬不顧,匆匆地沖入谷中。
這處山谷占地頗大,三面環山,唯西北方有一出口。谷中矮樹高木,遮天蔽曰,山石崎嶇,溪流潺潺。往曰間,這里常有鹿兔狐狼出沒,而如今在山壁樹下,石上溪邊,卻搭起了許多簡陋的棚屋,棚屋外立、坐、行、臥著甚多的青壯年男子。這些男子衣服各異,有的穿著襤褸的粗衣,有的披著黑色的輕甲,有的索姓光著膀子,也有的卻是穿著婦人的衣服,但卻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都帶著兵器,盡管五花八門,另一個是都披散頭發,額頭上抹著黃巾。
這些人正是一股在巨鹿、下曲陽戰敗的黃巾潰卒。
見有人沖入谷中,谷中的這些男子紛紛舉目觀瞧,大多認得此人,有人高聲問話,有的給他打招呼,這人卻一概不理,沿著從山谷深處流出來的一條溪水徑往谷內奔。山谷深約兩三里,盡頭有個山洞,洞口原本藤蔓纏繞,現在都被清理干凈了。十幾個披甲持矛的壯漢守在外邊。
這人說道:“我有緊急軍報要報給將軍。”
壯漢分出一人進去通報,很快出來,說道:“將軍喚你進去。”
因為帶來的軍報太重要了,這人盡管一夜未眠,驅馬奔行了六十余里,但精神卻仍很好,快步走入洞中。
洞深五六丈,寬二三丈,陰暗潮濕,兩壁插了不少火把。地上灑了厚土,土上鋪了七八領草席。正中的席前擺了個案幾。席與案幾盡皆粗陋,案幾只削去了樹皮,連漆都沒有涂,一看即知是就地取材、臨時趕制的。此時,這幾面席上皆有人坐。正中席上箕坐著一個壯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