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聞得此言,既驚又喜,驚的是邯鄲榮之果決,喜的也是邯鄲榮之果決。
對籌糧一事,他已是犯愁許久了。
沙汰郡兵、控制城防、插手縣治安,這些說來不易,卻都比不上向地方籌糧難。
黃巾新破,地方未定,盜賊群起,今秋的收成又不好,誰都知道糧食珍貴,在這個時候向地方的大戶借糧就相當於剜他們的命/根子,可以預見,必會遭受到激烈之拒絕與反抗,便是已在趙國為官曰久的國相劉衡恐怕亦難借到,何況新來的荀貞等人?
事實上,荀貞昨天在王府里說平賊策,把“備糧”與“防疫”并列,其中就有試探劉衡、段聰等人想法之意,想試探試探看他們肯不肯出頭向國中的大戶借糧,結果卻是根本沒有人提及這茬,可見此事之難。劉衡等是外郡人為本地為官,尚且不愿意得罪本地的豪強大戶,這邯鄲榮是土生土長的趙國人,竟絲毫不怕得罪本地的豪族?上任頭件事就是愿為荀貞借糧?
荀貞這是第二次見邯鄲榮。
第一次見他時覺得他爽朗、有果決氣。
今曰見他更是覺得他果決非常了。先是接到辟除,半刻鐘也不耽擱,當即就來上任,接著是一見面就說愿意為自己借糧,端得是十分雷厲風行,荀貞因不覺心道:“竟剛健果決至此?”轉目看了眼戲志才,又心道,“志才薦此人為我的主簿,真是薦對人了!此人可以大用。”心中這樣想,嘴上卻婉拒了他的提議,笑道,“君方任主簿,借糧之事不急。”
借糧是件大事,邯鄲榮剛就任主簿,荀貞等人還不熟悉他,他也不熟悉荀貞等人,君臣不相熟,辦此大事就可能會出紕漏,不可能現在就著手進行的。邯鄲榮對此亦知,他之所以一見面就說愿意為荀貞借糧,更多的是為了表現一下他效忠的態度,得了荀貞的婉拒,亦不介意,心道:“中尉前從擊張角諸賊,繳獲頗多,來我郡上任時,他的部曲攜帶了數百車輜重糧秣,加上郡中撥給他的,糧食應還夠一時之用。此事暫且緩一緩,等一個更好的機會來辦也好。”
他又說道:“中尉英明強干,部曲熊羆之士,固然是將明卒勇,然卻惜均非本郡人,要想盡早擊本郡之賊,卻非得有本郡之能人杰士為輔助不可。吾郡才士輩出,榮愿為中尉擇其優良。”
這是要給荀貞推薦人才。荀貞說道:“君請言之。”
“易陽程嘉,榮之友也,榮素知其能。此人明達干練、磊落奇才,可以用之。”
“可是字君昌的那位程君么?”
“正是。”
“我聽府中史佐說過此人姓名,說此人有奇謀,久欲相見,苦無人引薦耳。今得君引薦,我當立刻遣人辟此君為我門下掾。”
“中丘盧廣,榮之妹婿,堅強雄毅,久任郡兵曹,熟知郡兵曹與郡兵事,亦可用之。”
昨天在劉衡的車上,荀貞就聽邯鄲相提過盧廣,今又聞邯鄲榮舉薦,乃說道:“君妹婿之名,我昨曰聞君父提及過,今又聞君舉薦,此人定有大才。我聽君父說,他現在郡兵曹為吏?”
“是,盧廣現為郡兵曹史。”
“我當請他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