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榮與荀攸來到荀貞身側。典韋、宣康持戟、劍奔出客舍,來護衛荀貞。
夜色茫茫,雨水如澆。
立於門口,望夜雨,聽鼓聲。
荀貞恍如回到了他在繁陽亭越境擊賊的那一夜,又恍如回到了不久前與黃巾作戰的戰場上。
受鼓聲驚動,亭部中各里犬吠雞鳴。荀攸低聲,三言兩語給邯鄲榮等講清了亭西來了賊寇之事。荀貞側耳細向西聽,鼓聲、雞犬之聲、雨聲卻掩蓋了亭西一切的動靜。宣康點亮了蠟燭,捧到荀貞近側,微弱的燭光映亮了門前的一點土地和些許落下的雨絲。
原中卿問道:“荀君,我等要不要去幫助陳午?”
荀貞笑道:“前院留守的少年怕是不會讓我等出門。”瞧了眼院門,說道,“說不定此時的院門外就有弓弩正對著呢。”
陳午沒有帶全部的人去擊賊,而是留下了幾人守在亭舍里,一則是為了保護荀貞等,二來也是對荀貞等的提防。他雖然相信了荀貞是許縣陳氏的子弟,可荀貞等前半夜來借宿,后半夜就來了賊寇,未免有些巧,他卻也不能不防備一二,以防荀貞等與那伙賊寇里應外合。
荀攸笑道:“君早年為繁陽亭長,也曾夜擊賊寇。荀君,這陳午的作為與君當年頗有相像。”
本來陳午敬重士子、結交少年就與荀貞當年有幾分相像,今夜出舍擊賊,他從容不迫,安排妥當,比之荀貞為繁陽亭長時更又多了一分相似。
荀貞細聽亭舍外的動靜,笑道:“我當年可沒他這么從容。”荀貞那次夜擊賊是頭次出戰,雖也還算鎮定,但卻不及陳午今夜的從容不迫。當然,這不是說荀貞不如陳午,陳午前為博廣亭長,轉任蘇人亭長,任亭長久矣,擊賊的事情這肯定不是第一回,只能說他很有經驗了。
荀貞見典韋和宣康沒有穿外衣,都是只穿了件犢鼻褲,顯是匆忙起來,不及穿衣,就趕著來護衛他的,對他倆說道:“夜深雨寒,你倆回屋去穿上衣服。”
典韋不肯。宣康回屋穿好衣,拿了典韋的衣服過來。典韋便在門前將衣服穿上。
十里一亭。蘇人亭部南北不到十里,東西十里余,亭舍在亭部的正中。從亭舍奔去亭西用不了多久,但不知來的賊寇有多少,又是深夜雨中,難以辨物,荀貞猜度,不管勝負,陳午或許得等到天亮才能回來了,即使來的賊寇不多,想來他也得一兩個時辰。
卻沒等很長時間,鼓聲才停下來不一會兒,就聽到嘩嘩的雨聲里,舍外人聲由遠至近。前院院門打開,陳午帶著出去擊賊的諸少年回來了。少年們興高采烈,大聲說笑。
宣康說道:“獲勝了?”
荀貞問荀攸:“現在什么時辰了?”
“將近寅時。”
陳午等出去時是丑時二刻,將近寅時回來,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擊賊取勝。宣康狐疑他的迅捷,猜測說道:“莫非是賊寇不多?”
荀貞“噓”了聲,叫他別說話,傾耳聽前院少年的大聲談笑,議論戰果。
聽得多時,了然了陳午擊賊的經過。
并不是賊寇不多,侵部的賊寇不是流民,是從鄰近山里下來的一伙盜賊,有三十余人,人數不少。陳午帶出去了十來個少年,從亭部各處來援的共亦有十來人。二十來人對三十余人,他卻是以少擊眾,而他能在不利局面下迅速獲勝是因為他率先進擊格斗,擒賊先擒王,以矛洞穿了賊首之胸。賊首斃命當場,余下的諸賊沒了首領,四散紛逃,被諸少年盡數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