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邯鄲榮問過荀貞為何空懸中尉功曹一職,不擇賢任用,荀貞告訴他,說有一弟名叫劉備,涿郡人,武勇出眾,乃是漢家宗室,這中尉功曹一職就是給他留的。
劉備囊曰從盧植在緱氏山讀書時,與盧廣是同學,盧廣對劉備印象不深,評價亦不甚高。
邯鄲榮原本十分疑惑荀貞為何會把中尉功曹這么重要的職務留給劉備,今曰得見,乃知劉備確實不凡。就不說劉備身具異相,也不說他的言談舉止,只說跟著他來的關張簡三人,關張俱虎背熊腰,顧盼含威,一看即知必有超乎常人的武勇,簡雍從容大方,亦絕非常人,劉備能得他三人追從,顯然是個杰士。
邯鄲榮在觀人上比盧廣強得多,雖亦有些門第之間,略輕視劉備等同寒門的出身,然既然看出劉備是個杰士,又兼之荀貞口口聲聲“劉備,吾弟也”,對劉備當然客氣禮敬。
他說道:“久聞君名,終得相見。俗云:‘聞名不如見面’,今信也夫!”
“備久聞邯鄲氏乃趙之后裔,冀州名族,慕名已久,今有幸得與君識,幸甚幸甚!……,先帝朝時,有廷尉姓邯鄲諱義者,不知是否出自君家?”
“不是。我邯鄲氏郡望有二,一在趙郡,一在潁川,君所言之邯鄲義是出自潁川邯鄲氏。”
“噢?原來潁川亦有君姓之宗支,……,這么說來,君與中尉倒是很有緣分。”
邯鄲義是先帝年間的人,曾任朝中廷尉。當年先帝借宦官之力誅殺跋扈將軍梁冀,受牽連的公卿、列校、刺史、太守國相死者數十人,梁冀的故吏、賓客被免黜者三百余人,朝廷為之一空,唯與郭林宗等齊名的尹勛、袁紹的族曾祖時任光祿勛的袁盱和廷尉邯鄲義因為有功而未受黜免。
邯鄲義雖有名於前朝,可畢竟是二十年前的事兒了,要非劉備提起,便是作為邯鄲義同郡人的荀貞也不記得還有這么一個前朝的名人。他轉目看了眼劉備,心道:“記得在軍中時,有時閑談,說起朝中的公卿‘貴人’、州郡的名士豪杰,玄德好多都不太清楚,不意數月未見,連前朝的廷尉他都知道了。……,看來這幾個月,他在家里沒有閑居,著實做了不少功課。”
邯鄲榮是中尉主簿,劉備是即將上任的中尉功曹,他兩人曰后就是同事了。對邯鄲榮這個本地冠族出身的“地頭蛇”,劉備極是有禮。
兩人寒暄過了,劉備拾起話頭,又說起荀貞募兵之事,說道:“備等自入趙地,一路行來,常聞縣民歌贊兄長擊賊定郡之功勞。左須、黃髯先后為兄長所敗,或死或降,地方為之一寧,遠近無不敬服,兄之赫赫威名,備深慕之。”
“左須、黃髯都是黃巾余部,敗軍之將,又都是新來趙郡不久,立足未穩,敗之不難。玄德,此兩人纖芥之疾也,王當才是趙地的心腹大患啊!”
“我在路上也聽說王當之名了,縣人說他擁眾數千,嘯聚郡西北之山中,是趙郡的積年大寇。”
“是啊!你來的路上想必也見到遍布郡縣的流民了,深冬乏食,天寒地凍,流民無所依,定有從賊者,待到來年,王當的聲勢必然大振,他且又勾結常山褚飛燕,欲引褚飛燕入我趙地。臥榻之側,有這頭兇虎盤踞,我這些天每思及此,常寢食不安,……,玄德,千盼萬盼,總算等到你來了,我可以寬心了也。”
“早知郡中有此等大賊,備這次來,該多帶些鄉中的輕勇少年為兄長助力。”
劉備這次來,不是來打仗的,是來就任趙郡的中尉主簿的,沒帶太多人,除了關張簡,只帶了四五個親近的鄉中少年從行,——這幾個少年也跟著進了中尉府,在后邊跟著。
“哈哈,有你、云長、益德、憲和在,足矣。”
荀貞回首,示意關羽、張飛、簡雍跟上,當著劉備的面,詢問他三人:“卿等均杰士也,今從玄德來我郡中,非美職無以相配,不知諸卿是欲從文、還是欲從武?如欲從文,則玄德的功曹院里尚有數職空缺,如欲從武,則我才募了千余兵卒,正缺猛士以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