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頭一人朗目疏眉,布衣帶劍,正是荀成。
“仲仁!炎夏返家,深冬乃歸,你要再不來,我都懷疑你是不是在家待得太舒服,不想來了!”荀貞大笑著和荀成說笑兩句,眼往他身后看去,跟從在他后邊的亦都是熟人,可這些熟人全都是他沒想到的,他驚喜地說道,“仲業、子繡、幼節?元熙?子云?老杜,老繁,……,小徐、淳於,你們也來了?”
這些人卻分是文聘、高素、許仲的同產弟許季、宣康和李博的同窗宣咸與王承、荀貞在繁陽亭時的故吏杜買與繁家兄弟以及徐福等人。
文聘、高素等人與陳褒一樣,見到荀貞,不顧落雪,當即拜倒在地。荀貞忙上前把他們一一扶起,他們諸人亦是許久不見了,當下相見,分外親熱。
許季、宣咸等來,荀貞還可以理解,他們沒有官身,聽得荀貞在趙郡做了中尉,前來投奔并不奇怪,可問題是文聘、高素均有官身,在潁川郡為吏,卻怎么也來了?
荀貞壓住疑惑,先不詢問,與諸人歡暢傾訴別情。輪到和徐福說話的時候,荀貞笑了起來,說道:“一年未見,叕兒身量見長,髭須初萌,快成個偉丈夫了也。”
荀貞與徐福初次相見是在多年前,那時徐福年方十余歲,背著一柄和他個頭差不多的長劍,與他的小伙伴們學輕俠行跡,招搖過市,被荀貞當時的親衛隨從小夏抓住,教訓了一頓,徐福年紀雖小,膽氣十足,乃於荀貞、小夏的面拔劍,卻因臂短劍長,未能盡拔,遂被小夏笑呼為“叕兒”。叕,方言,意即短。叕兒,就是“短兒”,是在說徐福個子低。
這已是許多年前的事兒了,徐福今年十七歲,身量已成,也有了胡須,雖然尚未加冠,可站在眾人之中昂首挺胸,卻也是一個磊磊的男兒了。
聽了荀貞的笑言,徐福本就膽大,這會兒年長,更是并不扭捏,大聲說道:“昔曰君問福何為大丈夫,福時年少,不知該如何解答,君因命福去君家的家學里讀書,從經中求解,讀經至今,福知何為大丈夫了!”
“噢?”荀貞饒有興趣地說道,“那你給我說說,何為大丈夫?”
“不朽曰三次為功。匹夫擊劍殺人,血濺五步,丈夫擊劍天下,立功后世。”
立德、立功、立言,此人生之三不朽。人生數十年,短暫易逝,而此三者卻是雖久不廢,故名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徐福沒有自稱立德,可自稱丈夫當立功后世,卻也是一個極為雄壯的志向了。
無論前世還是今世,十七歲的那一年,荀貞都沒有這么大的志向。徐福十七歲之齡,口出如此豪言,荀貞盡管本就知他是個將來的人杰,卻仍忍不住對他刮目相看,拍手說道:“好!好!不朽曰三次為功,說得好,說得好啊。……,所以你舍棄學業,卻是來我這里立功來了?”
陳褒在邊兒上笑道:“我與仲仁本是不欲帶他來的,只不過……。”
“只不過如何?”
“說來話長……。”
陳褒詳細道來,荀貞才知:原來徐福今次來是因為受到一件事的推動,此事卻是在今年八月間,便在陳褒、荀成回到潁陰前的一個月,陽翟縣有一個富戶受到別人的侮辱,欲報之而又無膽,乃出錢購人代他報仇,徐福早年的幾個伙伴接下了這個買賣,他們知道徐福膽勇,於是到潁陰荀氏的家學里找到他,想和他一起干,但是卻被徐福拒絕了。
聽到這里,荀貞不由心道:“我記得按原本之歷史,這徐福便是在殺人被捕、涂面游街、受此大辱后幡然醒悟,改名折節,一改此前的輕俠脾姓,折節讀書,最終乃成大器。他‘殺人被捕’莫非就是因為此事么?”
若沒有荀貞強令徐福去荀氏家學里讀書,徐福的歷史軌跡此時大概已經到了轉折點了。不過就眼下來看,他雖然沒去殺人,但領悟了何為大丈夫,對他來說,卻也是一個轉折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