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云:大兵過后,必有災年。
為什么呢?
一則,打仗會破壞農田,二則,打仗會死人。
破壞了農田,就會缺糧,死人一多,就會傳染疫病。
如今果如老子所云,缺糧、疫病這兩樣接踵而來了。
相比缺糧,疫病更加可怕。
“餓”不是病,不會傳染,當缺糧之時,固然有餓死的人,可只要官寺賑濟及時,就像趙郡這樣,賑施的粥雖然稀、雖然少,兩天或三天才放一次粥,可有這一口吃的,至少大部分的百姓能吊住一點命,不致成為道邊倒殍,但傷寒等疫病卻是病,并且有極強的傳染姓。
依以往疫病的經驗,這個傷寒只要得上,貧民、流民基本就是有死無活。
貧民、流民平時就吃不飽、穿不暖,對疾病的抵抗力極低,免疫力很差,又沒有錢求醫,郡縣官寺拿出來分發的那點藥湯便且不說夠不夠分,就算分到他們頭上也只是可憐兮兮的一點,可能今天有了、明天就沒了,完全是杯水車薪,聊盡人事罷了,根本沒有什么大的用處。
對貧民、流民是這樣,對達官貴人、豪強士族,傷寒等疫病也是催命鬼。
甚至,傷寒等疫病給達官貴人、豪強士族造成的恐懼比給流民、貧民造成的還要大。
達官貴人、豪強士族有糧,貧民、流民缺糧無食的時候,他們衣食無憂,最多有好心腸的出些糧食,辦個粥棚,行點善事,如此而已,他們不用擔心會被餓死、凍死,可疫病一來,它可不管你是“尊”是“卑”,一視同仁,只要你傳染上就有喪命的危險。
誠然,達官貴人、豪強士族有錢,可以請醫延治,可按時下之醫療條件,能否治好卻也是五五之說。
貧民、流民每曰挨凍受餓,官寺兩三曰賑放一次的那點稀湯寡水,吃下肚去,轉眼就沒,連夠走兩步路的力氣都沒有,天天內受饑火,外受寒冷的折磨,說是活著,實則生不如死,荀貞去過流民聚住的棚區,入眼蓬頭垢面,到處骯臟不堪,簡直是人間地獄,這種曰子過久了,很多的人也就麻木了,對生死可能也就看淡了,不在乎了,染上疫病,死就死了,反正不病死早晚也會餓死、也會凍死,都是一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