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是以何人為首?”
“遙見其旗,上書一個張字。”
賊兵中最有名的張姓之人當然是張牛角,而今張牛角已死,這個留下殿后的又會是誰?據荀貞打探來的情報,除了張牛角之外,賊兵里似乎沒有特別有名的姓張之人了。
荀貞心中一動,忽然想道:“張牛角死后,褚飛燕改姓張。這個留下殿后的人莫非就是他?”
荀貞已經很重視褚飛燕了,但如果這個殿后之人果真是褚飛燕的話,那對褚飛燕的重視還得再提高一個檔次。荀貞知道褚飛燕在張牛角之后接任了黑山軍的統帥之職,身為統帥,卻主動帶兵斷后,即便此舉是為了穩固他統帥的地位,這份決斷、膽氣也非常人可有。
荀攸打斷了荀貞的思索,說道:“中尉,城門開了。”
荀貞轉頭望去,見東北邊的癭陶城門大開,一支人馬從城中出來,最前打著一面黑底紅字的大旗,上書一個郭字,是巨鹿太守郭典親帶步騎來追擊賊兵了。
“中卿,你去把賊兵逃遁的方向報於郭太守。”
原中卿接令,飛馬前去傳訊。
……
郭典正當壯年,但因為這些天沒有睡好之故,看起來很是疲倦,得了原中卿的報訊,他帶著八百郡卒緊隨荀貞部向西北奔去。
“宣君,荀中尉此次帶了多少人馬來援我巨鹿?”
“三千步騎。”
“自去年軍中一別,說起來,已有大半年沒見過荀中尉了。我聽說荀中尉在趙郡先后擊平了數股巨賊,斬獲數萬,今次張牛角、褚飛燕生亂,冀州半壁動蕩,而獨趙郡無事,荀中尉不愧是皇甫將軍看重的人啊。”
郭典與荀貞的交情不深,他兩人只是同在皇甫嵩帳下效過力罷了,這次荀貞帶三千步騎出郡來馳援他,雖從宣康這里聽說是因為刺史的檄令,但郭典對此依然充滿了感激。
“中尉命我代為致歉,為追擊賊兵,不能在城外迎候府君,失禮之處,請府君毋要責怪。”
“中尉統兵出郡,救我巨鹿,我感謝還來不及呢,又怎會責怪?”
賊兵已撤,荀貞渡河來到,郭典肩上的壓力頓時為之一輕,與宣康、原中卿談談說說,五更前后,他與部下的郡卒來到了河邊南岸。
南岸上,正一場激戰。
宣康、原中卿前頭引路,帶著他找到了荀貞。
“多謝中尉相救之情!”郭典下揖行禮。
荀貞聞聲回頭,忙快步近前,回禮笑道:“郭公!別來無恙啊?”
“全虧了中尉馳援,我癭陶才得以保全。”
“說來慚愧,因汦水北岸有數千賊兵駐守、我部亦缺船渡河之故,我在汦水南岸待了三天,未能盡早過河,以至賊兵圍城至今。救援來遲,還請郭公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