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到應道:“諾。”
“卿沉穩持重,有你在梁期,我很放心,縣如有不可決之事,可急報與我。”
陳到應諾。
陳到無治縣的經驗,荀貞雖相信他的能力,但一番細細地叮囑還是少不了的。
這曰上午,眾人查閱完了所有的案宗,荀貞給他們放了半天假,次曰一早出城,接著行縣。
有了梁期令掛印自辭在前,余下這些縣的長吏、縣吏就老實了很多,阿附趙然的那些各縣之縣吏為了自己的仕途考慮,也不敢盲目地聽從趙然的指使為難荀貞。
他們既然老實了,荀貞也不為已甚,只要在縣中沒有發現大的問題便也相待以禮。
出梁期后,荀貞先北上行曲梁,繼車駕南下,東行斥丘,然后東北上行平恩、清淵,又南下行館陶,凡所行之縣,皆案獄、觀農、訪賢,并把文聘、何儀、馮鞏介紹給諸縣的令長、丞尉認識,命各縣的縣尉配合他們清繳境內群盜,限其期限,要求他們必須在半個月內把境內的群盜全部清剿掉,告訴他們:“如到期不能,吾將遣守尉”。
此數縣皆是沒有被於毒打下的,接下來的元城、魏等縣是收復的失地。
館陶南下是元城,元城向西南是魏縣,魏縣南下是繁陽,繁陽東邊是陰安、西邊是內黃。
在陰安,荀貞由審配帶著造訪了審氏,從審氏族中選用了數個較有才能的子弟充為郡吏。在內黃,荀貞接見了降將李瓊,賞賜給他了一柄寶刀,李瓊感恩戴德。在繁陽、陰安、內黃這幾個縣,荀貞停了小半個月,之所以用了這么長的時間,是為了選擇屯田之地。
正如荀貞、荀攸的預料,此數縣之豪強、士族泰半折損於賊亂之中,黔首百姓死在賊中的更多,無主的荒田不少,荀貞將之悉數收為官有,把屯田的土地搞到了大半,余下不足的就按先前商量好的,從此數縣的大姓手中租種,在這個過程中,因審配之故,陰安審氏頗是出了點力。
由內黃南下,過黃澤,——黃澤是魏郡境內最大的一個湖,方圓八百里,魏郡共有兩個大湖,另一個是雞澤,在曲梁南邊,這個湖小一點,占地二百余里,過了黃澤,復渡清河水,便到魏郡最南邊的縣,黎陽了。
黎陽在魏郡與東郡的接壤處,東行數里就是東郡,離司隸校尉部的河內郡也不遠,向西四十里就是河內郡地。
荀貞的車駕尚未到黎陽縣界,遠遠地就看見許多人等待在縣界上,遠遠觀之,等待的人中很多拄著長長的鳩杖,鳩杖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只有年七十以上的老者才能由官寺賜給此杖。
之前那些縣雖然因為梁期令被荀貞逐走之故老實了很多,縣長吏都有到縣界捧彗拜迎,可各縣中的父老卻沒有如黎陽縣這樣一下子出來這么多的年邁老者。
鄉人老者迎接於縣界,對行縣的長吏來說,從某種程度而言之,這要比縣長吏拜迎更榮耀,因為這代表了百姓的愛戴。荀貞方到魏郡不久,尚未行什么善政,雖說從賊兵手里光復了黎陽,但他也光復了內黃等縣,黎陽的百姓卻為何獨獨對他這般愛戴?
荀攸沒有為此吃驚,他得了前邊的報訊,從自坐的車上下來,來到荀貞的車邊,笑道:“明公,黎陽父老相迎,公請下車步行,快點過去吧。”
荀貞也沒有為此吃驚,從車上下來,與荀攸相對一笑。
兩人越過車隊,走到最前邊,攜手迎上歡迎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