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說道:“杜、繁不遠千里而來投我,如殺之,陳王之鑒不遠;儀、驤雖曾為賊,然已降,殺已降,項羽之鑒不遠。況且,杜、繁皆我故人,同居一縣,儀、驤自降我,臨戰用命,無有不恭,又何忍殺之?”
荀攸、荀成皆飽讀詩書,知道荀貞說的是“陳王”是陳勝,陳勝殺了千里迢迢來投奔他的昔曰故交,他的故人們遂“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他身邊再沒有親信之人可用了。“項羽之鑒不遠”說的是項羽殺降,劉邦列出的項羽十罪,其中之一就是“殺已降”。
“君侯如不殺他們,那么等他們被趙然收買到,恐怕會悔之莫及。”
荀貞說道:“而今我等還只是臆測,我待杜買諸人甚厚,趙然就算收買他們,能不能收買得到還在兩可之間,仲仁,斷不可因臆測殺人!”
荀成不以為然,轉向荀攸,說道:“公達,你怎么看?”
荀攸說道:“君侯所言甚是。今如無故殺儀、驤,降卒必盡自驚,君侯義從里降卒不少,萬一被人挑撥生亂,不堪設想;杜、繁雖皆鄙人,然與你我同縣,彼等來投君侯之事,鄉人必知,今如因臆測殺之,且不說君卿、阿鄧諸人會作何想,鄉人如聞之,必遠君侯。”
荀成說道:“那你說該怎么辦?‘首匿死罪’、私留繳獲,此皆重罪,若被趙然得知,一樣‘不堪設想’。”
殺,不能殺。留,有被趙然收買的可能。
處於兩難之間,該如何抉擇?
荀攸說道:“無故殺人肯定是不行的,眼下之計,也只能遣人暗中監視彼等。”
“只監視就有么?”
“如彼等果被趙然收買……。”
荀成問道:“怎樣?”
荀攸沒有回答,而是看向荀貞。
荀貞嘆了口氣,說道:“我以赤誠待人,唯望杜買、何儀等不會負我。”
如果負了荀貞,沒辦法,那也只能按荀成說的,殺之了事了。
荀攸說道:“此乃隱秘之事,不可為外人知。仲仁,你可從營中選幾個族中、親族中的親信子弟,叫他們暗中監視杜買等人。”
早前荀貞在潁川起兵擊黃巾時,荀氏族中、潁陰同縣的劉氏族中、辛璦族中和別的幾個姻親家族分別遣了一些族中年輕勇武的子弟以及門客給荀貞,為他助聲勢,這些子弟、門客在歷戰中多有立功,現大多在義從里擔任中、底層軍職,荀成、辛璦是他們的領軍人物。
荀成手底下能用的親族子弟很多,從中選出幾個沉穩謹密、機警聰明的不是難事,他應道:“此易事耳。”猛然想起一人,又道,“繁尚亦知兄之潁川舊事,此人不知現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