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一更。
——
這些天,李鵠常去造謁程嘉,隔三差五地就要登一次程宅的門,只是大多時“訪程不遇”。
在收買內應這件事兒上,荀貞比趙然先著手,可進展卻不如趙然快,程嘉是荀貞親命的此事之主辦者,深以為恥,故此他加快了速度,更廣泛地和鄴縣以及魏郡內其余諸縣的市井、閭里之俠接觸。他忙著辦這事兒,時不時地還要出趟遠門,幾天不回來,李鵠當然不好找到他。
李鵠知他在郡府并無任職,有時也奇怪他怎么這么忙,更奇怪他為何總是和市井、閭里之俠打交道,問過他。程嘉何等人也?機智靈活,巧舌如簧。荀貞此前在傳給諸縣的農事條令中,有一條是命諸縣整治輕俠,不許縣中有游手好閑之徒,他即托辭是奉了荀貞之令,在督查各縣有沒有嚴格遵照荀貞的此條教令,幾句話便把李鵠給糊弄過去了。
因和程嘉見面少,不得機會,所以遲遲至今,李鵠還沒能把收買程嘉的意圖挑明。
可以想象,李鵠肯定為此很郁悶。
趙然為收買程嘉出了大價錢,又是給錢十萬,又是給程嘉了兩個市肆,又是寫信請托趙國相明年舉薦程嘉為孝廉,比在李驤、杜買、繁譚等人身上下的本錢大多了,可派去收買李驤、繁譚的人均已有了突破,唯獨李鵠在程嘉身上原地踏步。說程嘉最好收買的是李鵠,出馬收買程嘉的是李鵠,“辦事不利”的依舊是李鵠,趙然少不了經常把他叫去訓斥。
就在兩三天前,程嘉興沖沖地來找荀貞匯報,說有點眉目了。
荀貞當時問他:“有何眉目?”
程嘉答道:“嘉近曰於市井中聞人說:數年前,趙家有一門客,姓魏名光,字公佐,極得趙然信用,是趙然身邊的親近人。他在趙家待了好幾年,被趙然委以守門戶之重任,去年以於毒賊亂、擔憂家族為由,辭了趙氏,歸還鄉里,現居家中。”
荀貞聽出了這番話的重點。
重點有兩個:一個是這個叫魏光的人是趙然的親近人,極得趙然的信用;一個是在於毒亂時,魏光辭了守趙家門戶的重任,回家去了。第一個重點說明這個人應該知道趙家很多事情,第二個重點是他被趙然委以守門戶的重任,但在於毒起亂后他卻辭去了此任,說明這個人要么是和趙然發生了沖突、產生了矛盾,不再被趙然信任,要么是這個人對趙家并無忠誠之心,要不然於情於理他都不應該在賊亂這種正是需要他的時候辭別趙家,自歸鄉里。
荀貞說道:“他家在何鄉?”
“他不是鄴縣人,是梁期縣人,早年曾為游俠,在梁期頗有名氣。”
趙家為州郡勢族,其家中所養之食客來源甚雜,魏郡各縣、乃至州中各郡的人都有,因其家不是以經術入仕,而是以近幸得權,躋身不如士林,所以家中養的門客很多都是縣鄉輕俠出身。這對他們雙方而言都是好事,都可以從中得利。輕俠可以倚仗趙家的權勢橫行街市,而趙家則可以借用市井、閭里之俠的強力,擴大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加強他們的勢力。
事實上,也正是因此,程嘉才從市井、閭里之俠的身上入手,功夫不負苦心人,終於讓他找到了一個可以拉攏、收買的對象。
“對此人有幾分把握?”
程嘉笑道:“我前天去了趟梁期,剛見過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