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忠一死,沒了威望足夠的人來當首領,叛軍內部遂又一次起了內訌,韓遂、馬騰等爭奪權利,更相殺害,由是軍勢漸衰,再不如以前了。
因此說,皇甫嵩此陳倉之勝,間接導致了西涼叛軍之衰。
皇甫嵩真是漢室的福將,先擊平了張角之亂,又陳倉大勝,間接導致了西涼叛軍之衰,張角之亂如不能早定、西涼叛軍如不能早衰,這大漢的北州、西州還不知道要亂成什么樣子。
第二個好消息是幽州叛軍的首領張純被門客王政刺死。
這個張純是漁陽人,本為漢家的故二千石,以前做過中山相。中平四年,故太尉張溫奉詔討邊章、韓遂,朝廷征幽州烏桓精騎三千,以公孫瓚統之,命赴戰場,聽從張溫的統帶。可是因為軍糧不足,這三千烏桓精騎很多不聽號令,叛還回了他們的部落。
張純於是對故太山太守張舉說:“今烏桓反叛,皆愿為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陽人妻生子兩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征也。你如與我共率烏桓之眾以起兵,說不定可成大業。”張舉信了他的話。
因於中平四年,張舉、張純與烏桓大人,也即烏桓部落的酋長丘力居等結成聯盟,起兵叛亂,先攻下了薊縣,焚燒城郭,擄掠百姓,繼而轉攻右北平、遼西屬國諸城,所至殘破,前后殺了護烏桓校尉、右北平太守、遼東太守等人,眾至十余萬,屯駐肥如。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號“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說張舉當代漢,叫漢天子退位,敕公卿奉迎。
公孫瓚聞之,不再去西地的戰場,改而回軍擊張舉、張純,追討有功,遷為騎都尉。
張舉、張純與丘力居烏桓人等合兵之后,眾至十余萬,公孫瓚雖追討有功,卻不能平定之。張純與丘力居等遣步騎數萬,抄掠青、徐、幽、冀,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天子詔公孫瓚討之。去年三月,朝廷重設州牧,以劉虞為幽州牧,劉虞到任后,罷省屯兵,廣布恩信,遣使至烏桓叛軍的部落,陳說利害,告訴他們朝恩寬宏,歡迎他們投降,并懸購張純的首級。政治仗打得好了,軍事仗也就好打了,去年十一月,公孫瓚進至遼東屬國的石門山,與張純等交戰,張純等大敗,丟棄妻兒,逃入鮮卑。公孫瓚乘勝深入追擊,但因沒有后援,反被丘力居等包圍在遼西郡管子城,整整被圍困了二百余曰,最終糧盡軍潰,士卒亡者十之五六。
公孫瓚雖被圍管子城,現尚未解圍,但張純等已被他擊破,貪圖劉虞的懸賞,張純的門客王政遂於這個月殺了張純,將其首級獻給了劉虞。
如果說皇甫嵩的陳倉大勝,間接導致了西涼叛軍的衰落,那么劉虞的被拜為幽州牧,卻就是埋下了劉虞和公孫瓚不和的種子。
荀貞在聽到這個消息后,首先的反應就是:劉虞罷省屯兵,試圖以德義治幽州,這與縱橫於沙場、以兵戰取功名權力的公孫瓚的追求恰好相反,劉虞在幽州的威望雖高,但公孫氏乃遼西大姓,公孫瓚又久掌兵權、驍悍善戰,就算不是亂世,兩人之間也早晚會爆發矛盾和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