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關羽在月下林中“憧憬”未來。
劉備對關羽說,他想“當面求得荀君應許,讓他獨領一軍”。
他這個希望可以“獨領一軍”,是有他自己的考慮的。
所謂“獨領一軍”,就是他希望他能夠不必聽從許仲、荀成、辛璦的命令,而是能像許仲、荀成、辛璦一樣,自帶一部人馬,直接聽命於荀貞。
那么,他為何會有這么個想法?為何會不愿意聽從許仲等人的命令?
這卻是因為:他知道許仲、荀成、辛璦三人和荀貞的關系太近了,他是萬難頂替這三人目前在荀貞部曲中的位置的,頂替不了,就只能居人之下,居人之下,那么將來在戰場上,受人之命倒也罷了,最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他立功了,那么他這立來的功勞卻極有可能不全歸他自己,部將立功,得來的功勞肯定是要分給主將一部分甚至一大半的,這是劉備不想接受的。
這是其一。
其二,則是因為荀貞麾下部曲的構成。
劉備跟隨荀貞日久,對此非常清楚。
荀貞麾下的部曲大半是荀貞的潁川鄉人,剩下那些不是的,也都是跟著荀貞很長時間的“舊部老卒”,兵卒是這樣,將校如江禽、陳褒、文聘、高素、陳到、陳午等等,也是這樣,劉備在這些兵卒中沒有什么威望,和江禽等的交情大多也很普通,如果非要和他們共事,不說會受到排擠,也肯定會是身在這個圈子之外的。
那么既然如此,部曲義從的主將們都是荀貞的舊人、親族,部曲的將校和兵卒也都是荀貞的舊人,與其和他們在一起,被分走功勞,融不進圈子,還不如獨領一軍。
所以,他想獨領一軍。
不求這支部隊的規模有多大,三五百人就可以,——事實上,劉備現在也沒有能力組建太大規模的部隊,以關羽、張飛、簡雍和他的那些鄉里少年為骨干,他也就是頂多組建起一支幾百人的部隊,不過在劉備看來,幾百人就足夠了。
憑他的能力、憑關張的勇武,如果能再有幾百人在手里,他自信完全可以憑此來起家,一步步地做起來,到最后,他甚至認為,不排除能把這支部隊擴充到幾千人,不排除他能夠以此與許仲三人并駕齊驅,最終成為荀貞麾下第二支“重要”的武裝力量。
如能達成此步,光輝的前程離他還會遠么?
他知道荀貞的前程一定要光大的,他不奢求能如荀貞之未來,他只望能如荀貞之今日,以軍功取封侯、為一郡二千石,他就心滿意足了。
月朧如紗,透過林葉,斑斑點點地灑落到劉備和關羽的幘發上、衣甲上。
劉備想到這里,不覺笑露在了嘴角。
“云長!”
“劉君。”
劉備握住了關羽的手,又說了一遍他的承諾:“建功立業,你我共為之!富貴功名,你我共享之!”
……
次日一早,天尚未亮,劉備等便又繼續北行,直行到夜深方才尋了處地方歇息,如此策馬疾馳,兩天后,下午時分,遠遠望見了下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