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董卓遣人追趕,他一路潛行,故沒有時間給袁紹和荀貞寫信,告之此事,不過總算一路有驚無險,安全到達了潁川。
他在信中說:他久知汝、潁多奇士,而豫州牧黃琬清流名士,亦素惡董卓,所以打算在去陳留前先在潁川、汝南等地招攬些人為用,并說他不日就會專程去趟潁陰,拜謁荀家長輩。
荀貞挺能理解曹操的,不像張邈和自己,更不像袁紹、袁術兄弟,曹操現下在袁紹一黨中雖已勉強可算是二號人物,可他而今沒有地盤,不是郡國長吏,官銜也不高,只是個比二千石的校尉,他要想招兵募勇,和袁紹一道起兵,相對來說,難度不小,他雖是已決定準備去陳留起事,可陳留畢竟是張邈的地盤,就算張邈支持他,到底不是他自己的地界,他最多也只能吃些張邈剩下的“殘羹冷炙”,可以預料,陳留有能力的人肯定多半都不會投他,只會投到太守張邈的手下,所以他想先在潁川、汝南招攬點奇才、猛將為用,也是無奈之舉。
曹操的計劃不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讓他更無奈的事情還在后邊。
荀貞為表示對曹操的支持,因知曹操逃亡在外,身上帶的財貨大概不會多,特地寫信給樂進和族中,叫樂進和請荀衢、荀彧等族人那些錢財給曹操,姑且也算是對曹操招募人眾的一點資助,可就在這封信送到潁川沒多久,十一月下旬,樂進又送來了一道密報。
卻是曹操在豫州招攬到的兵卒叛變了他,風聞曹**在了亂軍中。
荀貞讀密報至此,幾疑看錯,揉了揉眼,連看了幾遍,發現自己沒看錯,這道密報中確是明明白白地寫著:風聞曹**在了亂中。
曹操一世之杰,卻怎么可能死在了此時?
荀貞震驚非常,心道:“難道是因我之故?什么蝴蝶效應?”
曹操去豫州募兵,并因叛亂而被傳身死是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袁術還為此幸災樂禍地給留在洛陽的曹操家眷去了封信,將此事告之了卞夫人,可荀貞前世讀書時沒有讀到過此節,所以在驟然得了此訊后,卻是難免會懷疑到自家身上,驚疑是不是出現了“蝴蝶效應”。
他在案后呆了半晌,把這幾句話翻來覆地去看了十幾遍,心里仍不能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
曹操如真的死了,對荀貞的將來是有好處的,少了一個最強勁的對手,可荀貞與曹操相交多年,說實話,對曹操是很佩服,也是很喜歡他的,曹操如真的就這么死了,他還真是心里空落落的,若有所失。
“不可能!”他心中想道。
曹操怎可能會就這么死了?
還有,曹操一代人杰,就算現在還年輕,可能在能力上尚不及后來,可卻也已經是領過兵、做過國相的人了,在治軍理眾、收用人心方面的經驗想來應也已不差,以他的手段來說,他募來的那些豫州士卒又怎會出現叛亂?即使出現叛亂,也不可能剛到他手下就聚眾叛亂啊?
想到此節,荀貞這才想起還沒把樂進的密報看完。
他按住震驚、失落、狐疑的心情,耐住性子繼續往下看。
樂進在講完了風聞曹操身死之事后,又說了一點風聞到的曹操身死眾散的慘狀,再往下邊,荀貞看到了他想看的內容,樂進道出了曹操所募之兵叛亂的緣故:原來卻是因為豫州牧黃琬。
黃琬雖為清流名士,雖亦惡董卓行事,可他自到任豫州以來,一直都在不遺余力地擊討寇賊、黃巾余部,所為者就是保豫州境內的安定,而曹操一個晚輩后生,一個逃出洛陽的驍騎校尉,卻竟然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便光明正大地在他治下招募壯勇、聚眾生事,他當然會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