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吏心思各異,但卻都拜倒在地,齊聲說道:“愿與將軍共立此功業!”
經了荀貞這番話,原本對荀貞并不是很熱切的那些郡吏大半都換了想法,更認可荀貞了。
荀貞到了堂上,杜佑以他地位最尊,請他入座主位。
荀貞卻不肯,笑道:“我非郡守,怎能坐據此席?”令人取來一個新席,放在西邊上首,這西邊是客人坐的位置,他雖是潁川本地人,但因職位不在潁川,在這郡府里卻是以客自居了。
諸吏見他這般行為,皆心中想道:“荀侯貴為二千石,位尊縣侯,領數萬虎賁歸郡中,卻不驕不躁,謙沖自牧,此真明主相也。”偶有不服氣荀貞的,至此也對荀貞心服口服。
荀貞在堂上沒有坐多久,只與諸吏說了會兒話,和諸吏中那些舊日的同僚敘敘當年的往事,和諸吏中那些后來才到郡府的新吏們拉拉親近的關系,隨后就離開了堂上,婉拒了杜佑請他入住后宅的建議,出了郡府,又去縣中一些名族高士家中走了一圈,日落前回到了營中。
坐郡府正堂的主位、入住郡府后宅之類,這些都是無用的“虛名”,荀貞不在乎,他重視的是“實際”,這一趟陽翟郡府、縣中一行,雖只有一天,可成效不錯,荀貞很滿意。
他心道:“外有陳到、臧洪分鎮,內有我與文臺聯兵,又有杜佑等心向於我,今日我城中走這一遭,又使許多的郡吏、士人心甘情愿地親附於我,孔伷便是名位再正,人馬再盛,時勢、人心如此,想來等他入到潁川后也是無計可施了。如他無與我爭雄之心倒則罷了,我禮敬他三分,可如他不識時勢,竟存有妄圖奢想與我較個高低之念,我早晚也能讓他向我服軟。”
荀貞回到營中時,軍中剛結束操練,部曲歸營。
有道是: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荀貞帳下的老卒不必說,操練是習慣之事,那些新卒,在廣陵時操練得不多,起兵前才編好的部曲,現下到了潁川,短期內不會有戰事,便趁這段空閑,荀貞令各部加緊訓練,不圖能使他們立刻明曉戰陣,但至少也要嚴明軍紀,這樣,真到有用上他們時,也不致如一盤散沙。
那兩三千新來投軍的潁川輕俠壯士,荀攸、許仲等忙了一天,已把他們編好了部曲,交付給了江禽、高素統帶,按荀貞的命令,明天可再歇息一天,后天起,他們也要開始操練了。
荀貞到各部中去看了一看,到新編成的潁川兩部中時,高素、江禽相迎。
一看到荀貞,高素就抱怨,說道:“難怪阿鄧不愿領帶,君侯,這些新卒不識軍紀,亂哄哄的也就算了,可你看看,小荀君和君卿他們連軍械也不給我發!這個樣子哪像部曲?乍看上去,分明敏是一群群野雞野鵝,一伙一伙游手好閑的無賴兒。”
“不是公達、君卿不給你軍械,是軍中軍械短缺啊。”
“那怎么辦?”
“叔至、子源二部不是空下了許多木兵竹矛么?公達、君卿沒給你們?”
“給是給了,可那東西怎能上陣殺敵?”
“且先用著,供平時操練,待過些時日,我想辦法再給你們補充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