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徐榮、呂布營中又絡繹不絕地馳出了許多兵馬。
荀貞、孫堅極目望之。
孫堅是和呂布打過半天仗的,雖因相距遠,看不清這些后來出營之董兵最前邊的旗幟,但每個將軍帶兵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在慣用的陣型上等等,只從這些特點,孫堅就判斷了出來:“最前的是呂布的并州兵,后頭的肯定就是徐榮的涼州兵了。”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這么說來,最先出營的那支董兵,看來確便是高順之陷陣營了。”
胡軫營中此時也是營門大開,部卒絡繹出營。
假設胡軫、徐呂兩營各處一半人馬用來擊黃蓋、孫賁,有荀貞、孫堅在側虎視眈眈,他們兩營為了自保,顯然是不可能傾巢而出的,能各出一半人馬已是不少,兩營合兵,便是萬余人,以萬余精卒攻黃蓋、孫賁,在胡軫等人看來,或許就已經足夠了,但即便是兩營各只出了一半人馬,這合在一起的萬余步騎要想列開陣勢,擺好進攻的態勢,也得不少時間。
趁兩支董兵各出營列陣的空,荀貞對孫堅說道:“文臺,既然董兵已出,觀其態勢,確是擊黃蓋、孫賁無疑,你我也該準備了。”
準備什么?當然是準備等兩邊開打,當戰事如荼、不可開交之時,遣兵急襲胡軫本營。
孫堅應道:“好!”
兩人即各自傳下軍令,命昨晚已經選出的各部精銳開始集結、備戰。
荀貞、孫堅昨晚共各選出了兩支部隊,一支是用來奔襲胡軫本營的,另一支則是預備用來在黃蓋、孫賁吃緊時派出去,假裝成是主力,馳援黃蓋、孫賁的。
便在這時,見得黃蓋、孫賁營的西邊開了座小門,有大約一二百騎從門中出來,徑往胡軫的陣地這邊沖來。
荀貞贊道:“文臺,無怪卿無懼董兵夾擊黃蓋、孫賁。黃、孫二君真智勇雙全。”
荀貞、孫堅的戰略方針在昨晚已經給黃蓋、孫賁交代清楚了,明明白白地對他倆說過了:如果董兵先夾擊你倆的營,那么我二人不會立刻便馳援你們的,不但不會立刻馳援你們,你們還一定要頂住董兵的夾擊,因為我二人的打算是等到董兵被你們纏住之后,我二人便悉出精銳,直撲胡軫營,趁機先把胡軫殲滅。
換言之,黃蓋、孫賁現在應該都心中有數,知道開戰后,荀貞、孫堅是不會來救援他們的,那么在這么個形勢下,最保險的選擇應該是:營門緊閉,一門心思搞好守御,堅持等到荀貞、孫堅大破胡軫營。
可是黃蓋、孫賁卻不肯坐等,不愿意就坐在營里單單地被動挨打,而是竟然還敢派出數百騎兵,趁胡軫列陣的時候先去打胡軫一下,這份膽子確乎稱得上“勇”。
再往深處想一想,這不僅是“虎膽”,而且同時也是一份“智謀”。
“智謀”在二。
首先,讓胡軫、呂布和徐榮誤判形勢,或者說讓他們不能很快就意識到荀貞和孫堅的計劃。如果黃蓋、孫賁閉營不出,胡軫等最先的時候可能意識不到,但隨著戰事進行,而卻不見荀貞、孫堅馳援,這個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意識到荀貞、孫堅也許另有圖謀;可現下黃蓋、孫賁先遣騎出營,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任誰看去,都會覺得他倆這必是因為倚仗有荀貞、孫堅的馳援,所以才敢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