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刻多鐘后,甘寧遣人來報:陣斬胡軫部將華雄。
又一刻鐘后,趙云遣人來報:陣斬呂布部將成廉。
華雄、成廉,這都是涼州兵、并州兵里的有名悍將,而荀貞聞之,卻只是令給甘寧、趙云記功而已,沒有什么歡喜之色。
又一刻多鐘后,凌操遣人來報:得胡軫主簿某某。
姚頒、潘璋也相繼來報,或陣斬某人,或生擒某人,各有戰功。
荀貞卻是一直毫無喜色。
荀彧知他心思,叫來傳令兵,命道:“速去傳令諸校尉、司馬,命尋徐榮。”
便在此時,一騎疾馳而來,到得近處,騎上來報信的兵卒滾落下馬,喜形於色,大聲報道:“凌司馬擒得胡軫!”
程嘉諸人聞之,俱皆向荀貞賀喜。程嘉喜道“胡軫乃董賊麾下重將,凌司馬今得胡軫,可為上功。”
剛才凌操得了胡軫的主簿,主簿是主官的近臣,那個主簿肯定是和胡軫在一起的,即便沒在一起,離得也不遠,而胡軫的本部兵馬又在前一戰中損失極多,想來逃命之時,護衛在他左右的親兵也不會太多,那么凌操此時生擒得胡軫,卻也并不令人太多驚喜。
不過正如程嘉所說,胡軫是董卓帳下的重將,位在呂布、徐榮之上,能和他相提并論的董軍將校只有寥寥數人而已,如今凌操生擒得了胡軫,確是一份上功。
然而荀貞還是無有喜色,命人給凌操記下功勞,對傳信的這人說道:“凌司馬擒得胡軫,固為大功,而得一個胡軫何用?告訴凌司馬,如得徐榮,我給他記奇功一件!”
功分高低,奇功乃是最高的功勞了。
要說起來,徐榮雖有能力,可也有缺點,真要比較的話,得胡軫是件“上功”,得徐榮最多也是件“上功”,而荀貞卻許下“奇功”之諾,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并非是單純因為徐榮的能力,而更多的是因為“故人之情”。
然而,荀貞雖是許下了“奇功”之諾,直到戰場上的董兵越來越少,要么是逃掉了,要么是被殺被俘了,所剩不多的時候,還是沒有人來報擒獲了徐榮。
荀貞的神態漸焦急起來。
程嘉說道:“徐榮固善戰者也,而君侯帳下諸校尉、司馬,善戰者甚眾,便不得徐榮,亦無甚可惜,君侯緣何焦躁?”
荀貞嘆道:“先時,我使反間之計,乃是因兩軍對陣,為了取勝,迫不得已,今徐榮兵敗,他如歸洛陽,卻或就會因為我的反間計而受小人讒言,萬一董卓信之,他怕難保性命。今我欲得徐榮,非是因他善戰,而是實不愿因我之計而使他被害啊!”
程嘉方知荀貞心意,不覺贊嘆說道:“如君侯這般仁厚的,我只在史籍里見過啊。”
眼看日落近暮,荀貞都快要放棄之時,趙云遣人來報:“得獲徐榮!”
荀貞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