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校尉的兵馬到底沒有出城,因為他的步騎還沒有集結完成,劉鄧、潘璋已帶先鋒主力抵達。
到了淮陵城外,劉鄧先遣了兩百甲士警戒,令陳即部的騎士不必上馬,但也散在周邊警戒防備,隨后命其余的部曲就地駐扎,暫時休息,叫伙夫開火做飯,接著又命隨軍運輸攻城器械的屯田兵卸、裝軍械,安排完這一些軍務,他帶著潘璋、陳即出到陣前,遠觀淮陵。
淮陵雖在淮水南岸,單就下邳而言之,它的戰略地位較重要,但放到整個徐州、乃至整個帝國的東方來說,它的戰略地位遠不如彭城等地,所以城墻并不很高,城外的護城河也不是很寬,前幾年黃巾起事,這里也受過攻打,笮融掌郡以來,崇敬佛事,不事休養,連百姓都不愛恤,更別說修繕城墻了,故而,那縣城四周城墻上當年被黃巾軍打破的殘缺處至今猶存。
劉鄧的心思卻不在城墻的高低、護城河的寬窄上,他細細地望了半晌淮陵,轉對潘璋、陳即說道:“臨出營前,荀校尉對我說:‘淮陵初戰,克則揚氣,當奮勇戮力,以建討虜之功。’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么?”
潘璋應道:“這話的意思應該是:打淮陵是取下邳的第一仗,如果打勝了,就能弘揚士氣,所以校尉你應該奮勇殺敵,以建下討平賊虜的功勛。”
劉鄧搖了搖頭,說道:“我初時也以為是這個意思,但其實不是這個意思。”
潘璋、陳即面面相覷,兩人皆心中想道:“不是這個意思又是什么意思?”
陳即問道:“不知參軍此話究竟何意?敢請校尉示下。”
“參軍”說的是荀攸。荀攸現下的職銜是參軍校尉,故而劉鄧稱他校尉,陳即呼他參軍。
劉鄧說道:“荀校尉和我說話時,小許司馬也在。荀校尉說完話就走了,小許司馬沒立刻就走,他告訴我:荀校尉所云之‘討虜’,并非單只是討平虜賊之意。”
潘璋、陳即都知劉鄧口中的“小許司馬”說的是許季。許仲、許季兄弟兩人,許仲是行中郎將,許季做為他的弟弟,現在的職銜又是比中郎將低的司馬,因而軍中多呼他為“小許司馬”。
潘璋問道:“那是何意?”
“你倆知道世祖皇帝興兵,中興漢室,功臣中有一位名叫王霸的么?”
王霸是云臺二十八將之一,潁川潁陽人,和劉鄧、荀貞、荀攸、許季等都是老鄉。潘璋、陳即知道此人,兩人都點了點頭。
“那你們知道王霸曾為討虜將軍,后又被世祖皇帝封為了淮陵侯么?”
潘璋、陳即恍然大悟。
陳即說道:“原來是這個意思!”
潘璋說道:“‘以建討虜之功’,原來不是討平虜賊之功的意思,而是封侯之功的意思啊!”
劉鄧說道:“正是!小許司馬對我說:今海內動蕩,漢室凌遲,天子偏遷長安,吾等如能從君侯討定徐州,然后安撫東方,再與孫豫州、并及天下英雄共聯兵西向,擊滅董賊,迎天子駕歸洛陽,再興漢室,待到那時,封侯不是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