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時見許仲定下了渡淮的時間,闕宣也已經出去辦理此事,劉備因又按劍請戰:“備請帶甲士五十,今夜渡淮,為將軍取徐!”
許仲沉吟了下,說道:“雖有徐縣內應,有‘水上豪杰’相助,此事亦險。玄德居‘雍奴校尉’,乃一部之長,不可輕出。”
帳中諸人有坐著的,有站著的。
校尉以上的軍官有坐席,校尉以下的軍官沒有坐席。
此時,便有一個立在劉備身后的軍官昂首闊步,行至帳中,先是微微俯身,沖著正座的許仲等人行了個軍禮,繼而轉對劉備說道:“許將軍所言甚是。校尉,將也,安可輕出?況區區徐縣,何需校尉出馬?有羽足矣!”說完這句話,這人又轉向許仲,再行了個軍禮,昂然說道,“羽不才,愿為將軍取徐!”
說話的正是關羽。
許仲心道:“此來取下邳之前,君侯對我曾有交代,說:玄德好功名,軍略武勇固一時之選,然戰陣之上刀槍無眼,若其求戰,非無人可用之時,萬不可使其輕出,以免有失;又說:云長有萬夫不擋之勇,治軍理陣或有不足,而攻堅拔城,正為其長,可以一用。”
當下,許仲說道:“云長之勇,聞於三軍。今既云長愿去,實是再好不過!”
荀攸等人也道:“云長勇冠三軍,如是肯渡淮擊賊,取徐縣必易如反掌。”
聽了許仲、荀攸等人的贊揚,關羽縱是傲恣,亦不免略有得色,遂又說道:“便請將軍下令,羽這便領軍渡淮!”
“云長欲攜多少人馬?”
剛才劉備都已經說了,“只要五十甲士”,便能夠為許仲取下徐縣,關羽自不能落了劉備的面子,也是只要五十甲士便夠,他說道:“五十甲士足矣!”
荀攸聽了這話,微微一笑,說道:“徐縣城堅,我軍又是渡河遠襲,云長雖勇,五十甲士恐亦不足。”向許仲建議說道,“將軍不妨從軍中各部里邊,精選五百勇甲,令從云長過淮。”
許仲點了點頭,顧視帳中諸將,說道:“汝等可將部中勇士,盡數列出,由云長前去挑選。”
聽了荀攸、許仲的這番安排,關羽卻是不肯承情,他傲然一笑,說道:“不過一個小小的徐縣,豈需諸校尉盡出精銳?吾營中的兵士雖少,然皆能一當百,我自從我營中選用勇士便可!”
關羽說的“吾營中”,實際上指的是劉備的部屬。他與劉備兩人相識太久,彼此間的關系太熟,名有尊卑之分,情實兄弟之屬。故而劉備的部屬,也就等同於是他的部屬。
許仲看向劉備,詢問他的意思。
劉備心道:“而今君侯起兵,攻略徐州,陶謙昏聵之人,必非君侯對手,這徐州的全境,早晚落入君侯的手中。玉郎、劉鄧、子龍、三陳等等諸校尉,皆虎士也,我從許將軍擊下邳,如不及早立下些功勞,待到來日戰罷論功,怕是不能居諸校尉之上。此次既然爭到了攻徐縣的機會,索性便贏得漂亮些,也好當日后君侯給我賞賜任命之時,讓別人無話可說!”
想到這里,他因而說道:“我營中的兵士固然是不敢稱‘一當百’的,但卻勝在相熟,云長使之,能夠如臂使指。便由云長從我營中選取甲士便可。”
劉備這話說得很對,他營中的兵士都是久從他與關羽的,日夜相處,彼此相熟,上到戰場里去,自然也就配合默契,殺起敵來,就能夠事半功倍。
許仲於是頷首說道:“如此,就由云長從校尉營中選用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