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到了州府,拜見荀貞,不但獻上了自家鹽坊,還帶了幾大箱的禮物呈獻席前。
荀貞見糜芳來府領任,并獻上糜家鹽坊,大喜,心道:“糜子仲果疏財之士,可謂識時務者。”
他當即起身,親把伏拜堂中的糜芳扶起,笑對他道:“今州用匱缺,是以不得不行榷鹽之政。夫功未必皆野戰也,將士擊敵,可稱沙場,君今榷三郡鹽,可稱鹽場,待事成日,功過拔城!昔賈復請擊郾賊,世祖笑曰:‘執金吾擊郾,吾復何憂。’今我以此任托君,亦無憂也。”
糜芳說道:“敢不為明公竭忠盡智,效命鹽場!”
荀貞令陳儀起草辟除文書。
陳儀筆走龍蛇,瞬時而成,呈給荀貞。
荀貞閱覽,見寫道:“管仲子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養貧窮,祿賢能,齊人皆悅。兵災之后,州人困弊,效古賢善政,不亦可乎!糜芳智深才能,致遠任重,授司鹽都尉。”看罷,深覺合意,唯欠一點,對陳儀說道,“再加上一句:‘以便宜從事,勿復先請’。”
陳儀應諾,在文書后又加上了這么一句。
辟除文成,蓋上州刺史的印章,荀貞當時就叫人拿去幕府,下發諸郡。
辟除可以此時就完成,但糜芳卻需得再等上兩天才能上任,一則,衣冠印綬還沒有做好,二來,沿海煮鹽之家或許會有用武力抵抗的,故而得給糜芳調撥一些兵士。
衣冠印綬自有人負責制作。
關於軍士的調撥,荀貞想了一想,因為州內的鹽坊皆在沿海地帶,最合適的當是從瑯琊、東海、廣陵三郡的駐軍中抽調一部出來協助糜芳辦理此事,瑯琊駐軍需震泰山兵,廣陵駐軍任在防丹陽來犯,皆不能動,那便只有從東海調了,當下決定,調姚頒部給糜芳指揮。
姚頒是姚昇的從弟,初平元年,荀貞擊董卓,兵士有損,姚昇遣人回吳郡招募勇士,得了五百人,由姚攽領著到了潁川,荀貞除他為別部司馬,此次攻徐,姚頒雖無大功,但也立了些功勞,弟以兄貴,荀貞擢他為了軍司馬,現統兩曲兵士,共計六百人。
荀貞決定用姚頒,而不是其它人,乃是出於兩個緣故。
姚頒是吳郡人,吳郡亦有很多鹽坊,他對鹽業比較熟悉,此其一。
糜芳家在東海朐縣,吳郡與東海郡間只隔了廣陵一郡,吳郡姚氏、東海糜氏,這兩家的族姓,糜芳與姚頒兩人彼此皆聞,想來此前雖不相識,但共起事來應也不會需太久的磨合。此其二。
荀貞對糜芳說道:“我帳下有一人,吳郡姚家子弟,名頒,年歲與君相仿,磊落颯爽,可共行事。”問道,“我意令此人為君佐助,君可愿否?”
“唯明公之意是從。”
“好,那我就傳檄給他,叫他帶兵來郯,聽你調派。”
糜家獻上了鹽坊,又愿意為荀貞馬前驅,對本州的鹽坊下刀子,荀貞不能只下個辟除書就行了,當晚,召聚荀攸、荀彧、戲志才等,和屯駐在郯縣的辛璦等,一起飲宴,席上,諸人俱禮重糜芳,便是疏懶如辛璦的,因知榷鹽一事的重要性,也特地離席給糜芳端了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