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為何一聞公孫瓚分兵兩路,有攻冀州之意,荀貞、荀攸、戲志才三人就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兗州?還要派邯鄲吉去追程嘉,又為何非要說動了孫堅才能入兗?
說來也簡單:公孫瓚既然已經露出了取冀之意,那么袁紹肯定就不敢再分兵南下,與孫堅爭豫了,如此一來,孫堅的壓力大減,荀貞也就不必再總是想著去援助孫堅,從而可以把精力投入州內,埋頭內部發展,同時,也可以開始謀圖向外的發展了。
能夠向外發展的還是那幾個地方,南邊揚州,北邊青州,西邊豫州和兗州。
現下,趙昱和荀諶料應還在去長安的路上,未到達,等他們到后,能否從朝廷要來一個外郡未知,如能要來,又會是哪個郡,更是不可知,所以,揚州、青州現在還都沒有借口可以染指,而唯獨兗州眼下卻有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便是荀貞之前頗為眼熱的:青州黃巾於去年被泰山太守應劭擊走,向西轉入了豫州、兗州境,現正活動於豫州的魯國和位處於魯國西部的兗州任城、東平、濟北一帶。
任城、東平、濟北屬兗州,沒有當地的長吏求援,荀貞不能擅自越境前往,否則,便是憑空給自己樹一大敵。
可魯國卻不屬兗州,而是屬於豫州,如果能以“助豫州擊黃巾”之類的說辭說動孫堅,讓孫堅同意荀軍入魯,那么荀貞就可借此機會,把魯國的黃巾向西驅逐,然后再以追擊為名,趁勢兵入任城、東平、濟北,再視機而定,看能否一舉把這三個郡國拿下,——事實上,荀貞也知道一舉拿下三個郡國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希望即使不能全部拿下,至少也要爭取拿下一個,只要能占據此三郡中的一郡,就可由此而在兗州布下一個釘子,日后兗境再有事,便隨時都能插手。
——濟北、東平、任城這三個兗州的郡國,荀貞對其中的任城是最為眼熱,最想掌控在手的。
首先,任城國離東海郡很近。
任城和東海之間說是隔了東平和魯國兩個郡,但隔在任城、東海間的,卻都是東平與魯國最狹窄的地段,從東海西部的合鄉、昌慮到任城的國都任城縣都只有百里余地,便是從郯縣到任城也不過三百里。
其次,任城國不大。
此國長只有百余里,寬亦只有百余里,國內僅有三個轄縣,可謂彈丸之地,而亦正是因為其小,所以才被荀貞看上,比之兗州的大郡,在前期來說,當然是在兗州占的地方越小,才越不會引起兗州太大的反彈。
其三,任城雖小,對現在的徐州來說,戰略地位卻不低。
任城國內有泗水南北貫通而過,徐州下邳境內的泗水就是從任城國內流入的,如能把任城控制在手,就可以在泗水兩岸布置重兵,出則可攻略兗土,守則可為徐州西藩。
綜此三點,如能在這里布下一顆釘子,既無孤軍在外之虞,又可伺機而奪兗之全境,且還可以使徐州西部的防御線向外推出百余里,增加徐州的戰略縱橫,實是最佳不過。
卻只是:也不知邯鄲吉能否追上程嘉?
若是不能,雖如荀攸所言,固然可以再遣使去見孫堅,然而問題卻是:已遣了程嘉,若是為了此事而再專門遣一使去見孫堅,卻就會未免顯得有些刻意。就比如如果用“助豫州擊魯國黃巾”這個借口去說孫堅的話,為何程嘉出使豫州時不說,卻偏在公孫瓚南下的消息傳開后才遣使去說?明眼人一看即知,這根本就是在以此為借口,實則是想借豫道、謀兗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