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急忙攀到道邊樹的頂上,遠望之,見是一支無邊無際的部隊,正朝他們這邊行來。
一人說道:“這肯定是徐州兵了!”
另一人說道:“咱們趕緊迎上去,拜倒路邊,便說是昨日被釋放的俘虜,聽了荀鎮東的軍令,甘愿前來投軍。望能碰著一個心善的軍吏,留下咱們二人。”
那來的部隊確是荀貞親率的徐州軍。
方與和昌邑之間,隔著東緡縣。荀貞為能趕在曹操的援兵到前,及早打下昌邑,未去攻打東緡,而是繞過了此城。他兵馬強盛,東緡縣的守卒寥寥數百罷了,如何敢出來阻他?
因使他順利行軍至此。
兩人迎上三二里,碰上了徐州軍的先鋒。
兩人急忙拜倒地上相迎。
這支先鋒部隊的主將是高素。
高素本在厚丘屯駐,厚丘與徐州的州治郯縣、以及荀貞之前停駐的合鄉一樣,都是隸屬東海郡,他的駐地離合鄉不算很遠,故此荀貞把他調了過來。
兵士報與高素,說道:“路邊有兩個光著膀子的人,說是昨日被辛將軍俘獲的俘虜,聽了主公的軍令,求能從我徐州軍。”
高素不當回事,想他堂堂后軍校尉,雖還沒當上將軍,但在校尉這一級別中,卻也是頂尖的一批了,如與將軍號相較,怎么也是前、后、左、右四將軍此一檔次的,可稱“重號校尉”,又怎會在乎兩個投軍的俘虜?
不但不當回事,他還訓斥那個兵士,說道:“你不知道咱們部中,都是潁川子弟么?那兩個什么玉郎的俘虜,是咱潁川人么?”
兵士答道:“聽口音,是兗州人。”
“那不就得了?叫他們跪那兒等著罷!也許后頭有誰,會不嫌他倆俘虜,收入軍中。”
卻非是因為此二人不是潁川人,高素實是嫌棄此二人曾為俘虜。
兵士應道:“諾。”
高素帶部,大搖大擺地過去。
那兩個投軍的俘虜,直等到快下午,乃才有個經過的軍吏,瞧他倆甚是雄壯,而收了下來。
暮至之前,荀貞所率的各營兵馬,悉至昌邑城外。
……
濟水北岸。
劉若、史渙左等右等,等來了楊章兵敗身死的消息。
兩人大失所望之余,也只能舍了靠楊章虛張聲勢而渡濟水的謀劃。
雖然仍是還沒有找到許顯部主力的所在,可接連的軍報送來,荀貞已至昌邑城外,昌邑危急如火,卻也再顧不得別的了,因是,在選了一處離昌邑較近的渡口后,兩人引兵,一面警惕許顯部,一面趨行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