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上混亂不堪。
從橋上掉到河中的,也不知有多少。
史渙見到此狀,知道形勢無法挽回了,頹然嘆道:“未能援成昌邑,反而敗於濟水。劉校尉說我如陣亡,他無顏見曹公;我還不如陣亡了啊!這叫我怎生回去,與曹公稟報?”
跟著他的吏卒、親兵,把他拉回對岸的堤上。
史渙見到劉若。
史渙說道:“痛哉!眼睜睜地看著對岸我軍的袍澤被徐州兵追殺,卻無法援救。”
劉若說道:“幸得君無恙。”
兩人無計可施,收攏完了從浮橋上撤回的兵士,遠遠地瞧了眼對岸的慘狀,亦只有撤兵。
許顯、辛璦沒有追殺太久,燒了浮橋,便也撤退。
定陶、乘氏的兩路援兵都被擊破。
昌邑外無救援,孤城一座;郡兵又多半被袁遺帶走,守城的力量也不足。
荀貞圍城不過兩日,城中的兵士即殺了劉巍等,獻城投降。荀貞遣高素引部,南下進攻梁丘城。一日后,高素捷報傳來,梁丘城破。守御梁丘的檀節自刎身亡。
荀貞嗟嘆良久,說與諸人:“張希、伊興、劉巍、檀節,不負山陽;袁伯業愧於此數君。”又道,“今雖得昌邑,惜乎此諸君之死!尤惜鮑允誠!李相與我信中言道,鮑允誠死后,從他懷中找到了孟德寫與他的一封信,信中說,壽張如不可守,就讓鮑允誠速去乘氏;而鮑允誠與城偕亡,真忠烈之士也!”傳下軍令,叫厚葬劉巍、檀節。
昌邑既下,荀貞分兵回師,昌邑與方與之間的東緡縣當即投降。
荀貞復遣使,各持檄,南下往防東縣,北上去金鄉縣、巨野縣,諸縣俱降,傳檄而定。
接到軍報,夏侯惇率兵,趁夜悄悄地出了亢父縣城,日夜兼行,逃往乘氏去了,陳褒、劉備聞訊時已晚,沒能及時追擊,遂入駐城中,接管城防。
盡得山陽,占有亢父。
濟北、東平、任城、山陽四郡,由北而南,連成一塊,這場兗州之戰,打到現在,兗州之土,荀貞已得將近五分。
所存者,只有東郡、濟陰郡和陳留郡了。
荀貞又寫了一封信,使人送去給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