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上荀貞所說的那句“曹孟德無詔拜而竊兗州”,只是這場即將掀開的潑臟水行動之序幕罷了。
話說回來,荀貞其實是很喜歡曹操的,但為了自己這個集團的政治、軍事利益,個人的感情喜好,相比之下,就不值一提了。
卻說荀貞組織的這次宴會,不能說是大獲成功,可卻也是起到了點積極作用的。
至少在宴會散后,參與宴會的這些兗州士人,在親眼見到了荀貞文雅中透出英朗的風采、聽到了他暢談古今盛衰由人,成敗系才的一些論議,以及看到他在應對張長的一再挑釁時表現出的機敏和寬容,并及誠懇地表示他現在管治兗州只是為“天子守土”的忠言之后,對他的印象都是頗為改觀,不再僅是根據傳言中的那些荀貞形象而產生的厭惡之感了。
宴席結束后的第二天,士人們有的便就返程回家,有的就近訪友。
回家的,荀貞派吏護送回去;訪友的,荀貞派吏卒為之開道。
根據這些應邀而來的士人們在宴席上的表現,荀攸、戲志才、張昭選定了四五個看來是可以招攬的,由荀攸親自出面,萬潛作陪,向他們提出辟除。這幾個士人,只有一個,以家中老母年邁為由婉拒,沒有接受;其余的,俱皆在考慮過后,接受了荀攸的任用。
荀貞頗是高興。
他對荀攸說道:“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荀攸以為然。
荀貞、荀攸的心情都不錯,萬潛的心情卻是一天比一天彷徨。
一邊是舊友,一邊是新主。
舊友那邊,情義深重,然而江河日下;新主這頭,沒甚親近之情,但是蒸蒸日上。
該怎生選擇?
萬潛拿捏不定。
……
與萬潛一樣拿捏不定的,還有一個人,便是乘氏的豪強李操。
李操與曹操同名,字叔節。
李操上邊有兩個哥哥,長兄已故,曹操撤駐乘氏之日,因陳宮之薦,辟用了他的次兄李高為帳前吏;再后來,曹操西還東郡,他的次兄李高從軍跟從。
李操與弟弟李進,留在了乘氏,看顧宗族。
就在昨日,李高給他來了封信。
信中先是述說了一下李高在東郡的情況,大意為:他在東郡過得很好,叫李操、李進不要擔心。曹操對他極是恩厚,不僅賜給他了一區宅院,而且提拔他做了別部司馬。現今他掌兵三百,在曹操帳下得到了重用。
接著,李高話鋒一轉,給李操介紹曹操撤到東郡以后的一些軍政舉措,寫道:曹操與東郡士人飲酒高會,得到了東郡士人一致的支持,而兗州的士人也擁戴曹操,這也就是說,曹操雖然暫敗,但是在兗州的根基仍牢,徐州兵而下雖然侵占了濟陰、山陽,可肯定在兗州待不長。曹操已遣滿寵去冀州,向袁紹討援兵了。等到袁紹的援兵到來,曹操就準備對濟陰發起反攻。
說完了這些,在信的最后,李高道出了他寫這封信的目的:咱們李家盡管在乘氏豪雄,可是放眼海內,又有誰知道咱們兄弟呢?現今群雄并起,你我兄弟皆有勇力,焉知你我兄弟不能達貴?這是丈夫立功,以取富貴的良機!咱們不能放棄這個機會。希望你與李進在乘氏暗做準備,只待曹操率部殺回,你兩人就在乘氏舉旗響應,咱們里應外合,收復濟陰輕而易舉!候功成,你我兄弟再聚,各配印綬,俱皆官身,既已光大門楣,然后不醉不休,豈不快哉!
看完了李高的這封信,李進昨天晚上翻來覆去,到天亮還沒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