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評的建議,不得不無疾而終,倒不是因為袁譚懼怕陳買所統的那萬余青州兵。
青州境內,黃巾肆虐已有多年,青州各郡不能平亂,只能勉強自保,由此就可見青州兵的戰力應是不高,且青州兵中,也沒有什么出眾的戰將,是以,對陳買拼湊而得的這些兵馬,袁譚是不怕的。就不說辛評、郭圖有謀略,張郃是機變之將,只袁譚所率的萬余冀州兵,那可都是在與公孫瓚的兩次惡戰中鍛煉出來的,不能說全是精銳,可戰力也絕對都是上流,因而,只從戰斗的角度講,袁譚是有信心,憑借麾下的部隊,對抗田楷、荀成和陳買的聯軍的。
但問題在於,陳買接受荀貞的上表,統帶青州兵來助田楷,這不僅是一個軍事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
這代表著,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陳買、荀成、田楷,此三方的政治力量,結成了一個同盟。
這就產生了兩個不利於袁譚的結果。
一個是攻略青州方面的,陳買能夠召集到青州諸郡的兵馬,就說明他得到了以孔融為首的青州諸郡之長吏的支持。
亦即是說,比之焦和死后的群蛇無首,現下的青州,暫時團結在了一起。
那么在這么個背景下,袁譚就算是打下了平原郡,然而亦可以預見到,當他再向樂安、濟南等青州郡縣進兵的時候,遇到的阻力就會比之前青州群蛇無首時強上很多。
而袁紹現在的主要精力,不在青州。
他的主要精力在黑山軍上。
取外必先安內,內部不穩,如何可以向外?
以太行山為根據地的黑山群賊,在袁紹與公孫瓚的兩次鏖戰中,都與公孫瓚款曲溝通,對袁紹的側翼和后背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乃至前不久,鄴城都被黑山軍給打下了。之前是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現在公孫瓚退回去了幽州,袁紹豈會還能再容忍他們?
先從韓馥那里奪下冀州,然后穩定境內,之后,再取青州、幽、并州,以最終達成坐擁北方四州之地,南向以定天下的遠景,這個戰略規劃,既是袁紹初至冀州時的設想,也是逢紀后來給他獻的謀策,并且於此一點上,袁紹帳下的冀州士人與潁川士人,卻是難得的意見一致。
故此,袁紹這次遣袁譚來打平原,其實不是為了就要在這一戰中,便把青州占下的,他是出於剛把公孫瓚打回幽州,田楷在平原孤立無援的考慮,乃才遣了袁譚來進攻平原郡。
既是為了清除掉田楷這個被公孫瓚留在青、冀的釘子,也是希望能夠趁著青州目前無主的這個有利局面,先把平原郡這個青州的西大門搶奪到手。
袁紹沒有大舉用兵青州的打算,換言之,他即使會再給袁譚遣派援兵,勢必也不會遣派太多,那么,只憑手頭的這萬余兵力,面對暫時團結的青州,袁譚估摸著,打起來很可能就會吃力。
另一個不利於袁譚的后果是眼前戰局上的。
站在青州的角度看,袁譚是外來的侵略者,徐州也是外來的侵略者。
這也就是說,歷城的趙云部、將到歷城的荀成部,與袁譚一樣,本來都是青州的敵人。
如此,帶兵身處敵國,荀成、趙云不免就需要一邊支援田楷,一邊還得顧慮歷城的安危,——當他們在平原郡與袁譚部作戰時,濟南國會不會趁機圍攻歷城?這樣一來,荀成、趙云后顧有憂,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與袁譚部的交戰中。這對袁譚部是大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