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說再湊些糧給荀成;要么說干脆不給他,如果荀成、趙云來打東平陵的話,現駐於東平陵的青州各郡兵馬,合計萬余,卻也不怕了那七千的徐州步騎。
陳買手里的糧食要是充足,為了不給荀成攻打東平陵的借口,他卻是可以忍辱負重,再湊出些糧食與之也無所謂,可陳買手里沒有那么多的糧了,之前給荀成的那十萬石已是他竭盡所能,唯一僅有所可湊出來的,若是強要把自己為數不多的軍糧,再拿出些給荀成,那他自己的部隊就沒的糧養了。這一個建議,沒有辦法執行。
“現駐於東平陵的青州各郡兵馬,合計萬余,卻也不怕了那七千的徐州步騎”,提出這個建議的人,一看就是個不知兵的。敵我對戰,難道是只看兵馬數量的么?若是兵馬多的一方就能取勝,那大家打仗,就只管多征兵便是了,還講什么精卒、謀略?不錯,現駐於東平陵的青州兵,論人數,是比荀成、趙云部多,可如論戰力,則是大不如之。一旦開戰,陳買不僅無有取勝的把握,且私下忖思,他估摸著,落敗的把握卻是不小。這一個建議,也不能執行。
陳買不禁大大失望。
王范一直沒有發言,等諸人說的差不多了,他撫著胡須,徐徐開口,說道:“使君,下吏有一策,可解眼前之難局。”
陳買問道:“何策也?”
王范跪坐於席上,在帳中眾人的目光下,從容不迫,侃侃而談,甚有儒將的風范,他說道:“使君,田楷日前不是遣人赍信,請與使君結盟么?使君何妨答應之?與田楷定下盟約以后,使君可再遣密使,前去東郡,與曹孟德議論訂盟。荀鎮東侵占兗州五郡,實乃是曹孟德的頭號仇敵,使君的密使只要到的東郡,我料曹孟德一定會欣然愿與明公結盟的!
“如此,西有田楷為盟,西南有曹孟德為盟,區區荀成、趙云,何足憂也?不僅不用再擔憂他來犯我東平陵,而且到的那時,使君完全可以與田楷、曹孟德聯兵,反攻歷城,收復失地!”
陳買聞言,頓時大喜,說道:“卿之此策,誠然高明!”轉而遲疑,說道,“田楷所遣之人,現在就在東平陵,與田楷定盟易;但與曹孟德結盟,不是短日可成的。荀仲仁在檄文中,要求我五日之內,把糧食湊齊給他,卻是如何應付?”
王范笑道:“此有何難?且先湊出萬來石糧給他,把他敷衍住,權且作些拖延即可。”
陳買想了一下,也只有這個辦法了,他夸贊王范,說道:“久聞君智謀出眾,今日聞君此策,果然如此!無怪孔北海器重於君!”
王范謙遜兩句,連道不敢。
陳買捻須沉吟,說道:“君之此策固然上佳,但代表我去東郡,與曹孟德約盟的此任,實是非能言善辯之士不可為之,該委誰為好呢?”
帳中諸人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人接腔。
王范卻是勇於任事,主意既是他出的,具體的操作他也愿意去辦,便自告奮勇,說道:“下吏敢請為使君出使東郡!”
陳買越發歡喜,說道:“君素有善辯之譽,有君為我出使,此事必然成矣!”
當天,陳買接見田楷的使者。這位使者,與趙云是個熟人了,便是上次去到歷城,謁見過趙云的田楷的主簿鄭隆。陳買與鄭隆,把兩家的盟約定下,鄭隆總算是完成了一回使命,高高興興地回平原郡去了。次日,王范出城,潛去東郡,代表陳買與曹操商議結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