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帳下的諸將,以程普年歲最長,也數他最得人敬重,包括孫堅在內,都是尊稱他“程公”,而不呼其名字。不過程普并不是江東人,他是右北平郡人,右北平郡屬幽州,西為漁陽郡,東為遼西郡,可以說是漢家最北邊的疆土了,即后世之薊縣、遵化一帶,因為地處偏遠,文風不盛,所以當地土產的名士、名人不多,然又正因其地處邊疆,與北邊的胡牧接壤,戰爭頻繁,所以遠的不說,只前漢以今,先后鎮戍此地的名將卻是著實不少,如那前漢鼎鼎大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曾任過右北平郡的太守,傳說中的李廣射石,大約就是發生在右北平。
卻是程普一個北疆人,怎么到了江左猛虎孫堅的帳下為將?
說來也簡單,當年黃巾亂時,程普是幽州州府的州吏,隨同幽州的部隊,不遠千里,南下到豫州、荊州,參與平叛。剛好孫堅被平叛漢軍主將之一的朱俊,辟為了佐軍司馬,也參與到了平叛之中。機緣巧合,兩人相遇,竟是意氣相投,程普遂投到了孫堅帳下。
自從以后,程普背井離鄉,帶著他手下的幽州健兒,跟從孫堅征戰,一直至今,先破黃巾,再戰董卓,爭奪豫州,近十年間,凡孫堅涉及的諸場大戰,他無不與之。
一來他戰爭的經驗豐富,且長期以來,都是孫堅帳下的得用重將,二來他早年有過出任州郡吏的經歷,是以,他的眼界、見識卻是比祖茂強得多。
聽了孫堅“不急去定陵尋呂布主力決戰,卻救郾縣”的決定,祖茂不解他的意思,程普很快就明白了。走到掛在帳壁上的地圖前,程普摸著胡須,看了會兒,轉過頭來,操著帶有幽州口音的官話,說道:“明公,不去定陵,而救郾縣,是為了以逸待勞么?”
呂布的主力仍在定陵不錯,但定陵現已被呂布所得,如果貿然進兵,前去定陵的話,呂布的部隊本就勇敢善戰,如今他們又有定陵的城池為御,仗打起來,孫堅部不免就會處於劣勢,很可能會吃敗仗,故是,與其急忙忙的去定陵與呂布的主力決戰,的確是不如先把郾縣救下,從而爭取把呂布的部隊調過來,如此,攻守之勢頓易,處於戰場優勢一方的就是孫堅部了。
孫堅笑道:“知我者,程公也!”頓了下,又說道,“程公說的不錯,我正是欲以逸待勞,不過,這只是我救郾縣,不打定陵的一個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
程普再去看地圖,忖思稍頃,猜到了另一個原因,說道:“是了,郾縣三面環河,唯有西面可做戰場,而南北亦不過四十里寬。布兵中最為精銳的是并、涼鐵騎,四十里寬的戰場,不利於他們的騎兵馳騁,反有利於我步卒列陣迎戰!明公,這一定就是救郾縣的另一個原因了!”
孫堅笑顧祖茂,說道:“卿知我為何不打定陵之故了么?”
祖茂佩服得五體投地,說道:“明公神機妙算,茂不如也!”
孫堅便就下令:“多遣斥候,近探郾縣敵情,遠察定陵,傳令三軍,在此地休整一日,明天進兵!”
程普、韓當、祖茂等將凜然應諾。
韓當問道:“明公,現我軍所駐之召陵,在郾縣之東北,由此去郾縣,前有兩水為阻,后日攻打郾縣,敢問明公,具體戰法為何?請明公示下,也好讓末將等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