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迎接荀貞的廣陵父老、百姓,非是廣陵太守王朗組織的。
王朗是個清正的君子,他也不屑於搞這些拍馬屁的勾當。
畢竟荀貞曾在廣陵做過不短時間的太守,而且在其任上,他為廣陵百姓多謀福利,尊老愛賢,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故而他在廣陵民間的名聲著實不錯,以致在聞他巡州將到廣陵之后,便有各縣的父老出面,自發組織百姓,隨著王朗到郡界迎接於他。
荀貞與那十余老者見過,再與千余百姓中的代表見過,接著與王朗、李博、徐榮等人相見。
和王朗等的見面就簡單了很多,沒有多做言語,荀貞即笑道:“天冷,我等無妨,卻不能使長者久在風中受凍,景興,咱們就先進縣罷,到了縣里,再作細敘。”
荀貞是從下邳郡淮水南岸的盱臺縣進的廣陵郡界,現處於廣陵郡的東陽縣境內。
東陽縣的縣城離郡界不遠,三二十里地而已。
王朗等吏便等荀貞上車以后,亦各登車,徐榮等軍將自是乘馬,就於前邊開道,引領荀貞的車駕開往東邊的東陽縣城。
荀貞不是自己一個人上車的,他把兩位年過七旬的老者請到了他的車中。
余下的那幾個老者,荀貞則令郭嘉等給之備車,也讓他們坐車而行。
見到此幕,跟著荀貞巡州至此的劉謙,不覺由衷地與戲志才等人說道:“孔北海治郡,可謂仁矣,而明公與之相比,不但毫無遜色,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者,猶勝過北海!孟子云‘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明公以身作則,此等尊老,卻是單比講說孝悌之義於民,更勝一籌了。”
商稱學校為“序”,周稱學校為“庠(xiang)”,“庠序”者,學校是也,“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頭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在路上背著或者頂著東西了。
對劉謙的此話,戲志才是非常贊同的,他說道:“君到我徐州的時日尚嫌短淺,卻是不知明公素來尊老禮賢,……要說起來,何止是在廣陵、在徐州的這些年月,早在明公主政趙、魏之際,對境內的老者,就已是十分禮重,逢年過節,除掉朝廷的發下的賞賜外,明公時常都會自用俸祿,買些酒肉,送給郡中七十以上的老人。”
“如今亂世,無不以壯為貴,明公獨尊老,真是難得啊!”
戲志才、劉謙等的私下議論亦無須多言。
卻荀貞於車中,與那兩個老者和藹交談。
起先是問兩個老者的身體,隨之問他們的家庭,然后重點問他們鄉里的百姓生活情況。
三十多里地下來,車駕到至東陽縣城外的時候,王朗這幾年在廣陵郡的治政詳情,以及這幾年廣陵百姓的真實生活,荀貞從兩個老者口中,已是大致了解。
車駕、隊伍停在縣門外。
王朗、李博、徐榮等吏過來,請示荀貞,是直接開進城中,還是先與跟從到這里的百姓們再說幾句話?
荀貞當然不會不管那些百姓,攜手那兩位老者,下了車來,再次與百姓們的代表敘話,見圍聚近處的百姓中,有兩個婦人,各抱著一個孩子,笑著招手,示意把孩子抱來。
那兩個婦人鼓起勇氣,到荀貞身前,將孩子舉上。
兩個孩子年歲都不大,大的兩三歲,小的一兩歲,皆是男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