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縣城離郡界不過二三十里地,當日傍晚,便就行軍便抵至平原城西,袁譚傳下令去,命將士擇地筑營,自與辛毗、蔣奇、文同等,及從騎數十,往去平原縣城近處,觀看城防情況。
卻見原野之上,落日余暉之下,聳立黑黝黝的城池一座。
平原縣城的占地面積并不是很大,但城墻高大,甚是堅固,——這都是田楷的功勞,此城西鄰冀州、南鄰兗州,位處三州交界地帶,為了能保住平原這塊地盤,田楷此前在平原郡的這些年,沒少對其進行增高、加固、修繕。
城外有溝塹圍繞,溝塹寬一兩丈,深有多少?袁譚等沒有湊近去看,但料之定然不會淺。
又見城墻上邊林立著各色的旗幟,兵士們或守於垛口后,或成隊地巡邏其間,刁斗森嚴。盡管瞧見了袁譚部曲的到來,但守卒們并無騷動,整個城頭的氣氛觀之甚是平靜。
辛毗乘肩輿上,搖扇說道:“不愧百戰精卒。”
看得多時,袁譚對平原縣城的守備,做到了心中有數,便就折返回到軍中。
筑營的地點選在了平原縣城西南數里外,兵士、民夫們已經熱火朝天地開始在修建營柵。
臨時搭好了一座大帳,袁譚入到帳中,與辛毗等商議攻城之事。
辛毗跪坐上首,說道:“公子,正式攻城前,得先做好幾樣戰前的預備。”
袁譚說道:“先生說的戰前預備,可是戒備東郡和濟南國方向的徐州援兵么?”
辛毗說道:“正是。雖然東郡的徐州兵有我甘陵的駐軍進行牽制,但為確保安全,東郡方向,還是要派出斥候進行警戒。至於濟南國,此郡與平原縣隔河而望,從濟南馳援平原,一兩天的功夫就能到達,所以濟南國方向也需要遣出斥候偵查,并需派兵守住河北岸的渡口。”
袁譚說道:“先生所言甚是。”
便傳命令,叫選揀得力的斥候,往西南方向的東郡和東邊及東南方向的濟南、樂安等郡進行偵查,文同遣兵士一部,往城東四十來里處的黃河北岸扼守渡口。
辛毗說道:“公子,除此兩項備戰,還有一事須得要做。”
袁譚問道:“何事也?”
辛毗說道:“華君說趙云的部曲,現多散在平原郡中的諸縣,那么平原縣的北邊、東北邊,我軍也需要廣遣斥候,以作偵查;如果平原郡其它縣的趙云所部趕來馳援,我軍就可以早做準備。”
袁譚以為然,接受了辛毗的這個建議,又令人遣斥候往北邊、東北邊偵查平原郡各縣的動靜。
平原縣基本是處在平原郡最北邊的位置。
平原郡中,比平原縣更北的只有一個位處在黃河對岸的高唐縣,其余的縣則都在平原縣的北邊或東北邊、黃河的北岸,所以趙云散在平原郡中各縣的部隊,如果來支援平原縣的話,他們就只能是從北邊或東北方向來。
三個方向可能會有的敵人都已經有所戒備,那么下邊就可以討論攻城的事宜了。
華彥投到袁譚帳下后,盡管袁譚對他的態度有所改變,不再疑心他,但也還沒有委任官職與他,故他陪坐末席。華彥稍等了下,見辛毗暫無話說,就主動開口,非常積極地提出建議,說道:“公子,在下有一愚見,不知當講不當講。”
“先生請說。”
華彥應了聲是,遂乃說道:“公子,趙云所部如今多散在平原郡其余各縣,平原城中,目前只有千人上下的守兵,……在下之愚見便是,公子何不於筑營成后,即圍城而猛攻之?”
辛毗不同意華彥的建議。
這次請得袁紹的同意,讓袁譚來打平原郡,郭圖、辛毗等人的本意,原本就不是以攻城略地為目的,而為的是借此讓袁譚再次擔負方面之任,以進一步提高袁譚威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