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郡府的堂上燭火通明,亮如白晝,高朋滿座,酒香四溢。
婢女們捧著各色的菜肴,如穿花蝴蝶也似,流水一般的分別送往各個案幾,又有絲竹歌舞在堂下佐助酒興。卻是曹操於今晚宴請屬吏。參宴的眾人里邊,除了程立、滿寵等曹操帳下的舊吏以外,又有十余張較為陌生的面孔。這十余人或老或少,年長者已過六旬,年少者不過二十出頭,這些人是曹操近辟的新吏,或為太原郡本郡的名士,或者出自太原郡本郡的冠族。
酒席是從入夜開始的,到現下已然進行了一個多時辰,酒早過三巡,曹操已然微酣。
他雙頰帶著酡紅,胡須上沾了不少的酒水,坐於主位之上,舉起酒杯,向著右手邊諸吏中的一人,笑道“彥云,來,我再與卿共飲一杯”
被曹操呼作“彥云”的此人年歲不大,二十三四歲,相貌不凡,頗有氣度。“彥云”是此人的字,他的大名叫做王凌,其叔父便是故司徒王允。卻王允殺掉董卓以后,李傕、郭汜從賈詡之計,殺入長安,隨后為董卓報仇,族誅了王允的全家老小,獨王凌與其兄王晨當時年齡稍小得脫,翻城墻逃回到了太原。曹操到了太原,廣為征辟當地的右姓子弟,就把王凌和他的哥哥王晨都征入了他的郡府之中,分別授以掾吏之職。
王凌盡管年輕,但文武具瞻,頗有才干,再加上他是王允的從子,因很得曹操的看重。王令也有點醉了,起得身來,恭敬捧杯,向曹操半揖應道“諾”舉杯將酒飲下,還入座中坐好。
曹操問王凌,說道“彥云,今天我剛又接到了王河東的一封來書,書中他再次稱贊賈梁道,我聞知你與梁道少為好友,此事可有”
“梁道”者,即賈逵是也。
賈逵是河東郡襄陵鄉人,河東與太原接壤,所以王凌與賈奎年少時就結為好友。
王凌答到“回明府君的話,凌與梁道確是舊識。”
曹操撫須說道“上次我率部入河東剿滅白波黃巾賊時,與這賈梁道見上過幾面,其人忠壯風烈,有高才干也。我深愛其才,惜乎他現在河東為吏,吾不能常與之見。”
王凌說道“梁道忠直有謀,若論才干,凌不及也。”
曹操搖了搖頭,說道“彥云,你此話不對。”
王凌問道“敢問明府君,凌哪里錯了”
曹操笑道“你此話錯就錯在,太謙虛了梁道固然高才君子,然卿風骨方正,以我觀之,卿與梁道實并為一時之俊彥也。卿與梁道為友,正可謂意氣相投,不相上下。”
王凌謙遜不已。
曹操舉杯,又向與王凌同席而坐的邊上一士笑道“文舒,來我與你也再共飲一杯”
被曹操呼為“文舒”的此人年方若冠,比王凌小上了幾歲,這人名叫王昶,“文舒”是他的字。太原郡姓王的,最有名的於今有兩家,一家是祁縣王氏,一家是晉陽王氏。王凌其家在祁縣,王昶則是出自晉陽縣的王氏。
卻話到此處,不妨多說一句,這祁縣王氏與晉陽王氏於后世的時候,兩家的族譜合二為一,并作為了一家,俱稱太原王氏,而實際上兩家原本沒有血緣關系。
王昶與王凌年紀相仿,二人同郡,又俱姓王,也是打小相交,王凌年紀大些,王昶把他當兄長敬重,二人齊名郡中。
王昶恭敬地舉杯,將酒飲下。
本章未完,請翻頁
曹操說道“文舒,方才咱們討論貞之所編撰之詩十九首,你發的一些意見相當中肯,深合我心。若為貞之聞之,我想貞之也一定會把你引為知己的。”把手中的酒杯放下,又笑與王昶說道,“卿字文舒,果然字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