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了徐榮此言,接聲說道:“聞將軍之意,是要親自迎殲賊之援兵?”
“不錯。”
劉備說道:“將軍,軍之主也,以備愚見,宜鎮營中;今往迎殲賊援,備愿與左軍代勞!”
徐榮臉上露出一點笑容,說道:“玄德,剛才卓司馬所慮也有道理,賊援兵馬與我可用之兵相當,且必李傕、郭汜之精銳,縱是設伏以擊,欲想全殲,亦不易也,非我親往不可。”
劉備仍想進勸。
徐榮說道:“我曾在涼州軍中,較與公,更熟其將、其卒;再一個,於地形方面,我也比你熟悉,此戰我必親往,公不必再多說。留守營中,監視鄭縣守賊此一重任,我就托付於公了!”
早年尚跟隨董卓征戰之際,徐榮曾跟著董卓討伐過涼州、三輔的叛亂,那時,他來過長安,對這一帶的地形較為了解。
劉備見徐榮心意已定,只好不再進勸,應道:“是。”保證說道,“將軍放心,有備在,孫聰部必不能擾到將軍殲滅賊援此戰!”
徐榮沉吟稍頃,說道:“城中守卒兩千許,我給你留兵千人看守,夠不夠?”
劉備也是個有膽氣的,他微微一笑,說道:“隨軍之民夫,多有軍、民兩屯之卒,彼皆昔日徐、兗黃巾之降卒也,亦堪戰,加上他們,足矣!”
遂展開地圖,結合自己之前的記憶,徐榮選定了設伏之地。
徐榮又傳令,命多派騎兵,在鄭縣城的西邊來回巡邏,以防那支敵人援兵的信使提前趕到,入到城中,與城中通消息。
各部備戰。
入夜后,徐榮與陳午引主力四千人悄然出發,由那回來報訊的斥候的在前引路,繞過鄭縣縣城,向西而去。
夜色沉沉,過了鄭縣的縣城,四面望之,可以遙見在鄭縣城東十來里處的筑營區域范圍里,火光閃爍,徐榮、陳午、劉備三部兵馬的旗幟樹立如林,并遠遠傳來馬嘶人聲;而往其余方向看去,盡是漆黑一團,什么也看不到。
……
夜晚行軍,速度沒法太快,最開始過鄭縣縣城的那一段路,未免引起城中驚動,走的更慢,因此直到天已快亮,距離徐榮所定下的伏兵之地,還有十余里地。
急促的馬蹄聲傳來。
前邊的斥候疾馳回報:“將軍,賊援至此,只有十來里上下!”
“十來里上下?”
這條軍情出乎了徐榮的意料。
按他推斷,敵援當是到今天傍晚才會到達鄭縣,也就是說,現在敵援的位置,應該是距離他所選之設伏地還有一段距離。卻怎么敵援已過了他定下的設伏地,距其部只剩下了十里遠?
卻是這支來鄭縣的援兵,在出發前受到了李傕、郭汜的嚴令,命令他們必須要盡快、盡早地趕到鄭縣,所以昨晚,他們只做了不長時間的休息,差不多是連夜趕路,由是兵已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