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南平小鎮炊煙渺渺,獨自從三樓慢步而下姜亦凡,忽然感覺身后的幾個店小二對其投來異樣的目光。
姜亦凡站在樓梯口處上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己后才發現,昨天一晚的打斗自己身上這件在劉天祿那里拿來的衣服此刻早就滿是破洞而且還混雜了不少淤泥與鮮血。
看著如此邋遢的自己姜亦凡無奈的搖了搖頭后,徑直的走到了一樓掌柜的柜臺前面問道:“有勞問一下掌柜的,這鎮內的成衣鋪子在哪里?”
這是柜臺內的一位四十多歲的瘦小男子正在仔細的拿著賬本盤點著昨天的賬目,聽到有人問話便拿起了一根尺子別在了剛才看道的賬面上后慢條斯理的合上的賬本抬眼看著姜亦凡說道:“我們小鎮雖小但是這成衣鋪卻是有倆個,不知道小哥你是問的那個呢?”
姜亦凡聽著掌柜的言語中帶著的那股子諷刺的腔調心中也是倍感無奈,定時這掌柜的抬眼看到了自己這一身滿是泥濘且簡陋的布衣后對自己的輕視。
想到這的姜亦凡也不生氣而是面上掛起了傻笑道:“這個看著不大的小鎮居然還會開倆個成衣鋪真是的奇怪之極啊,那敢問掌柜的這倆鋪子的區別在何處呢?”
此刻的掌柜已經繼續低頭翻開了插著尺子的那本賬本頭都沒抬的說道:“想來你是慕名而來的散修吧,這的第一次來南平坊市吧,聽說過平錦嘛?”
姜亦凡搖頭道:“沒聽過!”
這時的掌柜右手拿起了一根毛筆在賬本的勾勾抹抹的寫了什么后滿意的道:“這就難怪了,我們這里有一段順口溜,青墨符,南平錦,奇珍滄,碧草屋。”
姜亦凡套有興致的默念了幾遍后也未明白其中含義,掌柜的將剛看完的賬本小心的放在一邊后抬頭看著姜亦凡說道:“你這散修可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啊,居然連這都沒聽說過。這句順口溜說的就是我們這附近的四處比較出門的坊市,而我們南平鎮之所以會變成坊市的原因就是這南平的錦緞了。”
姜亦凡好似受教了一般輕輕點天稱是,掌柜的看這青年雖然衣服穿的寒酸了一點,但是問事謙遜的樣子還是十分的憨厚的,于是便繼續說道:“具傳說當年南坪鎮這里還是一片荒地的時候,不知道從何處而來的一位修士在此地尋到了一種靈蟬,所吐之絲會發出七彩之色,這修士得到靈蟬之后十分高興,拿著靈蟬便回到了宗門,而讓他沒想到的是這靈蟬被帶回去之后只過了兩日便卷曲成一團死與非命。
這讓這位地修士十分的懊惱,數日之后他又回到了尋道靈蠶的地方進行研究,最后他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靈蟬離不開這塊地方,最后這個修士下了狠心覺得一直生活在了此處,而隨著他的定居于此我們這里也慢慢的形成了整個鎮子,而當年哪位修士也用這神奇的蠶絲做出了很多適合修煉的衣服,故而這里便成了一個固定的坊市,因為當年哪位修士道號南平所以這里就被叫做南坪鎮。”
姜亦凡聽完了這個關于南平鎮的傳說后臉上露出了些許敬佩之色后問道:“如此說來,這位南平道友還真的是個齊人啊,讓人聽到他的傳說就升起敬佩之意,如果按照掌柜說的來看,這鎮內的那間成衣店才是那哪位長輩開辦的成衣鋪呢?”
掌柜笑嘻嘻的說道:“整個小哥可以放心好找的很,你去道鎮中心的坊市空地內一眼便可看到哪里坐落的唯一的一間高層建筑便是了。”
姜亦凡應了一聲好后便轉身走出了驛站,現在的時候已經臨近上午九十點鐘的樣子,他按照掌柜所說的放心朝著鎮內中心地帶走去。
此時道路兩旁的各種臨時趕來坊市的商家就已經開始尋找何時的地方擺上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自己的貨品,琳瑯滿目的格式小玩意紛紛擺在了自家店鋪門前,一時間看的人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