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之后,宛城的戰報已經送到了項陽的案前。
自從他與宋齊軍合為一處,收復柴桑之后,已經逐漸穩定住目前的局勢。
他們雖然一直受到揚州軍的壓力,不過各處布防已經完成,除了水軍船只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元氣并跟揚州水軍一爭長短,此時已經有了跟揚州軍叫板的本錢。
好在,揚州水軍現在也不敢太囂張,完全失去了岸上的支持,水寨的接應,他們在大江中央還可以橫行無阻,但是稍稍靠近岸邊,就要擔心被大涼軍埋伏,水陸兩方同時打擊。
換成別的軍隊,還好一些,大涼軍的投石機實在是太有名了。
既然大涼的工匠可以將它們進行改進裝上戰船,誰又敢保證它們不會被直接用于陸地上?
哪怕運輸再困難,大涼軍還是能提前設伏啊。
江夏的戰局也非常不利。
袁義是真的急了,他在大軍士氣恢復之后,又對著江夏城發起狂攻,每一次都不惜埋下萬千尸骨。
袁義的作戰不能說沒有成果。
因為這種不計代價的狂攻,江夏城頭開始受到威脅,而且他以遠程武器進行反擊的烈度和頻率越來越低,更加難以完全阻擊敵人。
其實,這已經形成了某種意義上,傳統的攻城守城戰。
對于徐揚聯軍來說,差別只在于他們需要離得江夏城頭更遠,而且在進攻之初,需要付出一定傷亡的代價。
以人命,換取更加“公平”的攻城機會。
袁義下得了這份狠心,而且也敢于以強勢手段壓制聯軍中的不滿聲音,但是,他這種怒火沖腦的表現,使得他忽略了很多客觀的因素。
他們以這樣的方式進攻江夏,絕對不只是增加傷亡而已。
體力的消耗以及士氣的打擊,對于這支規模龐大,多達二十萬之眾的軍隊來說,更為致命。
許多將領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過看著江夏城頭與自家主帥的表情,只能暫時選擇沉默,只能等待。
他們等待的就是江夏城守軍比他們先一步崩潰掉。
江夏城的傷亡不斷變大,而且敵軍每次進攻都是三個城墻一起,使得他們只能把有限的兵力分散到三面城墻上。
霍飛勇非常相信手下的實力,所以在用兵力力求節約,然而,隨著傷亡的擴大,他也只能把后續軍隊一部部地送上城頭。
目前,霍飛勇手頭上剩余的兵力只有兩千人了。
諾大一座江夏城,只有兩千人的預備隊,萬一有一邊的城頭防守時堅持不住,被敵軍臨時沖入城內,這兩千人,都未必能擋得住敵軍進攻的狂潮。
即使如此,霍飛勇還是想咬牙挺一挺,希望能再堅持一下讓聯軍出現更多的傷亡,如此一來反擊的時候,敵軍更加難以抵擋。
就在這時,手下部將莊顏站出來進行勸諫,希望霍飛勇早點兒發出信號,請求援軍。
霍飛勇與易秋嫻在商量整個荊州的作戰計劃之時,自然不可能忽略到江夏真的出現危險情況該如何應對。
喜歡陛下何故造反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陛下何故造反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