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秋嫻知道,讓宋齊等人保持著數千人的編制,在戰場上絕對是個不小的威脅,但是現在宋齊沒有翻臉,她也不能過分地刺激對方,一切還是以穩為主吧。
宋齊回到營中,把他和朝廷達成的協議跟著眾兄弟一說,結果宋齊的老兄弟們并不同意,全都提出了反對。
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宋齊只顧著問自己在投降之后的待遇,卻忘記了給自己的兄弟們問好出路。
宋齊過去作為柴桑之主,所有收刮來的財物當然是他自己囤著,平時手下將領們立下大功勞,才能得到賞賜。
以宋齊現在的心氣,只要能保住這些財物就已經比較滿足了,朝廷的賞賜他還真不太在乎。
問題是,他不在乎,手下們在乎呀!
手下們又沒有太多的積累,一世富貴就看能從朝廷那里討個什么位置,有沒有機會討論上代代相傳的爵位。
這下好,他們的主公一問三不知,自然讓眾多將領開始打起小九九了。
宋齊其實也已經明白自己有所失策,答應易秋嫻太過輕易了。
問題是,他不可能對著一眾老兄弟直接承認是自己失誤,忘了幫他們問了吧?只能把一切責任都推到大涼朝廷的身上,讓大家把恨意也轉到了朝廷身上。
易秋嫻讓手下監控著宋齊軍的動向,發現他們果然是老老實實地回營,而且讓出了對于三個城門的掌控權,只保留了南城門的控制。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兩軍之間不至于互相完全信任,宋齊軍怎么也要保證有一處城門在手中才能放心,易秋嫻如果逼得太急,反而會讓他們心生疑惑。
她下令,先讓城外的己方大軍進入城中,同時給陛下寫就戰報,派出親衛火速送往大江北岸。
這一局,他們贏了!
雖然贏得極險,但是結果終是沒有辜負陛下的期望。
因為之前的不愉快,項陽對于救援宋齊軍沒有半點兒興趣,最好是等到他們被揚州軍滅掉,然后大涼軍再接手更好。
但是戰局變幻,水軍失利,使得柴桑在大涼的戰略中作用放大,項陽絕對不能坐視柴桑郡落入揚州軍的手中,然后再由得他們穩固內部。
先一步把柴桑奪到手中,雖然會使得揚州軍提前警覺,總也好過錯失良機,追悔莫及呀。
目前,第一步他們已經做到了,易秋嫻的臨機應變讓他們有驚無險入駐柴桑。
也因為她的兵力不足,根本無力對揚州軍斬盡殺絕,否則的話,她大可以不必急著入主柴桑城,而是先進行追擊。
假如易秋嫻手上有三萬以上的大軍,兵臨柴桑城下,又有救援之大義,給宋齊十個膽子也不敢不開城門。
易秋嫻明面上不能繼續監視宋齊軍,而是挑選了幾個精明靈透的探子暗中監視,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整合大軍等待陛下軍令。
而這一舉動,起到了挽救大涼軍在柴桑戰局的作用。
喜歡陛下何故造反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陛下何故造反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