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第三輪打擊接連而至。
徐州軍在受到打擊的時間沒有立即反應過來,敵軍的火炮,比起第一波的攻擊猛了許多!
袁英袁成帶領的前軍遇襲之時,也就只有十余門火炮而已。
今日決戰,大涼軍聚集了足足四十門初級火炮!
這些可等于是大涼軍能運輸到荊州的絕大部分家底了。
項陽早就預見到了火炮對于徐州戰場的重要性,哪怕戰事的發展不是野外決戰,而是廣陵守城戰,火炮依然能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四十門火炮齊轟,造成的殺傷效率極為驚人。
徐州軍本來針對大涼軍的火炮戰術,想出的應對之策是硬撐。只要他們不會被巨大的響動與炮彈爆炸影響了士氣,其實它們的殺傷能力也不過爾爾。
現在這種策略已經不再適用了。
大涼軍同一時間的殺傷效率提高一倍有余!而徐州軍還是只知道埋頭沖鋒,沒有進行有效疏散,每一發在人群中爆開的炮彈都能制造出最可怕的殺傷效果。
等到徐州軍沖鋒的軍隊出現明顯的空檔,后繼乏力之時,終于有將領感覺不對勁兒了。
他們現在還沒能跟大涼軍接觸呢!
大涼軍的人數固然較少,但是一萬余戰士,也足夠在這種寬度的戰場布下完整的戰線!
以他們這種散陣沖上去,肯定打不過大涼軍呀。
當然了,他們心里也清楚,作為“先鋒”,他們其實就是一群消耗大涼軍兵力和體力的角色,哪怕是全都埋在前面犧牲掉,后面的主公大將們,也不會流半滴淚。
只是,誰也不會甘心白白送死呀。
趁著現在還沒有沖到敵陣,趁著前面有一處小小的高坡,他們還有機會調整陣型,繼續往前沖的時候能減少一定的傷亡。
但是,他們的“美夢”很快就被打破了。
他們本以為前方的高坡是大涼軍的疏忽,但是當他們接近到一箭的射程之內時,突然冒出了大涼軍的旗幟與軍士!
大涼軍的火炮確實埋在更后面的位置,不過那是因為火炮的射程極遠,哪怕在后方較遠的位置上依然能直接支援第一線的作戰。
同時,大涼軍也是故意借此讓徐州軍產生誤解。
從昨晚一直到決戰開始之時,他們分出大量的探馬,不斷與敵邀擊,憑借著單兵素質不斷地壓迫著徐州軍,讓他們無法探知大涼軍的布陣詳情。
項陽在后面笑了起來,這樣的布置,終于得到了回報,他們成功誤導了徐州軍將領,讓他們的第一波攻勢變成了白白送死!
其實也不能責怪徐州軍的將領沒有“經驗”,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們以前的經驗在這一戰之中根本就起不到作用。
徐州軍一共才面對過幾次火炮,特別是在野戰的決戰之中。
到現在,徐州軍甚至連火炮到底有多遠的有效射程都搞不清楚,只能大略地判斷比起投石機能射得更遠些罷了。
交戰雙方在軍情上的嚴重不對等,使得大涼軍有無限的操作空間,而最先被徐州軍派上來進攻的這一萬的兵力,就是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