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信心十足地告訴你們,若論戰爭潛力,哪怕是整個中原歸于一人之手,與我軍相爭,最后的贏家也是我們!”
“現在的困境,其實倒是怪我們擴展過速了。”
項陽摸著下巴一個一個地點:“看,在全取關中之前,我們就分兵,順利拿下河東與并州,打敗岳虎軍之后,又馬不停蹄地進攻荊州和揚州。”
“這可是在兩年之內發生的事情呀,你們回憶一下史書所載,可曾有我軍這等表現的?”
眾將聽得紛紛點頭。
在過去,他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不過那時軍中將領全都是樂觀的氣氛,都覺得是陛下鴻福所至,大軍戰無不勝,才有這等戰績。
可是現在看來,這不全是好事啊。
當然了,他們也不會故意放慢速度。
大涼軍當初在關中的戰事順利,也是得到了河東的大力支持的。
并州雖然短時間內拖了后腿,不過河東的鹽鐵直接給大涼軍帶來了巨額的財賦,也使得他們的商隊策略大成功,各地的商人都要賣他們的面子。
現在的關鍵是,如何在不擴軍的情況下,應對多個方向上的麻煩。
騎軍受挫還不是關鍵,大涼軍在騎軍方面底子還算厚,而且岳道淳與喬素貞的一戰并沒有形成殲滅戰,岳道淳及時帶著主力撤了回來。
可是,經此一戰之后,兩軍士氣轉換,大涼軍很難再通過一支騎兵就震懾住徐州軍了。
即使很多人心中不忿,也不得不承認,喬素貞親領的騎兵,確實擁有與他們正面較量的資格。
岳道淳慚愧地道:“都怪末將作戰不力,若無此敗,我軍在北方不至于這么被動。”
項陽擺手道:“你以前少有單獨領軍,經驗較少,而喬素貞年紀不大,早就成為冀州軍的有名大將,立功無數,失敗也不值得喪氣。”
“其實此戰我也有失誤。本來我以為冀州軍受到各路中原軍的夾攻,自顧不暇,不應該有余力支援徐州,若只是對付徐州的騎兵,你們斷不至于遭受此敗。”
“之后我們不能助漲敵軍氣焰,不能讓他們的騎兵出現在廣陵境內!”
項陽的語氣轉為肅然。
“秋嫻,你親自領軍,帶齊廣陵所有騎兵北上,一定要把戰績控制在下邳境內。”
易秋嫻連忙道:“得令!”
“我們在北方可以活動的,只有騎兵,而敵騎隨時可能得到步軍支援,你們的任務很重。之后我軍重心會先轉至南方。”
“南方?”
了解項陽的易秋嫻楚清清等人感覺頭皮有些發麻。
陛下當初攻克建鄴之后,親自制定了移師北上的計劃,在一個多月之后卻要改變自己親定的策略,這可是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這意味著南方的巴蘭國軍隊給陛下的心里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也可能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