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秋嫻也道:“安晴公主之言,多有不盡不實之處,她對于古天海的了解似乎太深了,以前兩方勢力必有勾結,若是她耍詐,以后說不定會成為古天海的內應。”
項陽則擺手道:“你們以為這些東西朕看不出來么?安晴以前應該跟古天海合作過,但是現在來投靠我們也是真的,兩方勢力都活動于東海,必定有所提防,安晴應該是因為某些原因生出警惕,才想轉換門庭,借助大涼之力破解古天海的海船隊。”
“我們也不用逼之太甚,所謂的天照國那點兒實力,朕是看不上的,但是要破古天海,她手上的海面情報至關重要,若是她真的能立上大功,朕也不介意多接納一個外域蕃邦。”
項陽知道歷代中原王朝的眼光只局限于中原肥沃之土,把這里開發到極致,而四面之處要么受限于.大海要么受限于群山和沙漠,擴張余地有限。
因此,中原王朝很喜歡接納外地蕃邦的進貢,讓他們成為自己名義上的臣屬國,也就不再派兵征伐了。
項陽自己雖然很有興致征服其他文明,不過也會使用老祖宗留下來的“外交武器”。
易秋嫻和楚清清想了想,也確實不值得為此擔憂。
陛下已經拒絕了天照國直接派兵“協助”的要求,最多讓他們派個兩三千人意思一下。
哪怕大涼軍行的是精兵路線,兵力不算多,但是這兩三千人也不可能掀起什么風浪。
至于海上爭雄。
就連古天海的海船隊也不敢跟大涼主力船隊正面相抗,多加一個天照國又能有什么用?
自身的強大,才是他們最大的倚仗。
“屬下等明白了,我們會盡量與安晴建立起情報通傳,希望她真的能助我們找到古天海的主力所在。”
“可惜的是她對于巴蘭國的信息知道的有限,無法得知這個國家真實的實力,否則的話對于霍飛勇會很有幫助的。”
易秋嫻其實對霍飛勇心中頗感愧疚。
本來陛下是身在建鄴,與他共同研究針對巴蘭國大軍的戰術,卻因為北方戰敗,立即抽身前來江北,霍飛勇孤身在南,而且要帶領少量兵力對抗十余倍的強敵,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項陽卻神秘一笑:“我剛剛對安晴公主所說的話并不是假的,你們就安心等待南方的捷報吧,這次,巴蘭國一定會為他們的大意付出慘痛的代價。”
“我們針對徐州的反擊也要抓緊時間,短時間內,各軍將士會因為上次的失敗更有戰意,但若這種求戰之心得不到發泄的話,對于軍中并非好事。”
“而且,豫州與青州等地諸侯都被冀州軍壓制著,若是讓冀州軍氣焰太高,他們說不定也會產生投降的念頭。”
“朕并不懼怕中原之地出現一個勁敵,但可絕不想讓冀州軍白白撿得便宜。”
……
項陽跟易秋嫻等人再次商定了反擊之策,時間入夜,連他也感覺困倦。
剛想回臥房休息,卻聽到手下親衛來報,安晴公主再次求見。
“啊?”
項陽也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