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是“當世大儒”,而且曾前往中原之地求學,所以吳鄉比那些年輕熱血的學子們更加明白“世間道理”。
所謂的“仁心”,只是圣人書上騙人的把戲罷了。古往今來,上至朝廷,下至大族世家,有哪個會真的以仁心待百姓的?
現在可是處于亂世啊!朝廷怎么會有這種“迂腐”之心呢?這樣做,他們剛剛到手的大量糧食豈不是都分發于役夫手上?
而且這么多的役夫,可是無數勞力呀,朝廷大軍難道不需要他們支持運送糧草?
……
孫月影略帶厭惡地道:“我現在總算知道陛下為什么對于士族看不入眼了。那個吳鄉表面上學識滿腹,口中皆是圣賢道理,實際上就是小人一個,若是讓這等人成為地方掌權官吏,百姓們永遠沒有翻身之日。”
項陽嘆道:“想要奪取地盤容易,可是想要改變人心,何其不易也。我們也沒有速成之法,只能一步一步來,靠著朝廷的決心,靠著自己的身體力行,盡可能地影響天下人心。”
“寒門士子,也是出身于貧苦百姓,對于民間疾苦了解更深,所以我才著力于提拔這個階層的人才。”
“只是,亂世之中,就算是皇帝,就算是朝廷也要向現實妥協作出讓步,對于吳鄉這樣的人,該用還是得用,不過要時時敲打,讓他們不敢造次!”
孫月影點了點頭。
她嚴格來說并非軍中之人,而是朝廷之人,更具體負責官員體系,對于陛下的說法感觸也更深。
“陛下,您看那邊好像有什么混亂呀?”
孫月影有些疑惑。
大涼精兵多跟隨陛下日久,而且據她所知,朝廷練兵也會宣揚仁義之師的理念。哪怕是普通士卒,也不會刁難百姓,他們豈會跟役夫起什么沖突?
等項陽帶著她走近,才發現是誤會。
許多實實在在領到了糧食的役夫們,對于項陽的感動無以復加,有心想問清楚項陽的名諱。
一方面,他們還想當面給這位“好”大人叩個頭,以最樸素的做法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意。
另一方面,若是有幸能回到家中,也想給“好大人”立生祠。
祭祀之事,多是紀念比較偉大的“故”人。不過民間也有立生祠的習俗。
許多以仁、義等聞名的人物,會贏得百姓的真心愛戴。他們無法以言語表達自己的感激,所以就把這些人物與歷史上已故的偉人相比。
哪怕對方還生活在世間,也立生祠,既能表達心意,又希望把他們的心意傳達于上天,讓上天庇佑。
項陽苦笑不已。
作為一個現代人,他雖然理解大家的心情,可是被作為生祠的對象,心理上還是感覺怪怪的。
“好了,你們的好意我就心領了。你們如果真的感激,那就找幾個懂得官話的,與本官說說心理話。”
“某受朝廷所托南下,既是為了解救你們,也想了解地方人情,你們能助我立此大功,就算回報了,如何?”
聽到“好大人”有事相詢,役夫們反而露出興奮的神色,趕緊選出幾個有些見識,懂得官話的作為代表站了出來。
喜歡陛下何故造反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陛下何故造反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