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現在已經有途徑連接西域,這給了項陽某種啟發。
他記得,中原之地的玻璃似乎就是從西域傳來的。
但是,玻璃并非西域的原產之物,這東西即使在西域商人那里,也意味著極高的利潤。
而且,玻璃的燒制配方并不麻煩,只是受到工藝影響,對于質量的影響比較大。
但,哪怕是因為工藝問題雜質較多,同樣會產生各種神妙的圖案與色彩,也能作為高價值商品出售。
再者,玻璃這東西說白點兒就是燒沙子,它不會受到地域和氣象的問題影響,在任何地方都能設立制作工坊!
也就是說,只要原料管夠,人口不缺,那他們就能無限地設置玻璃工坊。
當然了,這種高利潤的東西,產出越多,利潤也會越低,不過短時間內,項陽.根本不需要擔心市場能否消化的問題。
項陽立即根據他記憶中玻璃的粗制配方型開始試驗。
就如項陽預料到的,玻璃的試制最終成功,只不過因為工藝并不穩定,所以還有很多的“副產品”,好在這些副產品色澤晶瑩,同樣可以賣出極高的價值。
更進一步的工藝改進,即使是項陽也沒有辦法,只能依靠著工匠們慢慢摸索,這是個長期的過程。
既然玻璃燒制工坊已經搞起來了,那陶瓷也別客氣了,一起搞起來,這樣多種產品共同開花,不但可以活躍商路,甚至有機會讓關中之地成為手工業發展最好的地區。
中原王朝對于陶瓷本來就有極好的基礎,雖然關中之土比起蜀中和江東某些地方的土質有差距,不是最有利于燒制瓷器的地方,但是這東西跟玻璃一樣,只要工藝過關了,怎么都能生產。
即使因為土質的原因,質量達不到最頂級,但對于西域的商隊,都是最值得交易的目標,只是無法交易到荊州等內地。
那些地方現在能燒制的陶器與瓷器并不會輸給關中。
因為項陽對于技術的重視,特別是突圍的時候,有意識地帶走了長安之中,大涼王朝最頂級的工匠們,所以現在成立了一個當世最強的工匠隊伍。
雖然因為技術的差距,他們很難實現項陽頭腦中所有的神奇想法,不過在這個時代,他們已經足夠出色了。
這段時間,易安和易秋嫻除了要防備岳虎軍再次來犯,還挖掘了許多不錯的人才。
他們并不是奇謀之士,但卻精通于庶務,有著不錯的政務處理經驗。
這些人才正是現在的大涼王朝急需的。
許多的文臣隨著大軍自長安突圍,但是他們對于地方的處理經驗是有些欠缺的。
項陽將剛剛提拔起來的文臣與現有的乾臣們結合起來,同時發揮他們的經驗優勢以及對關中之地的了解,很快就能上手,順利地處理政務。
項陽為了更好地發展關中,讓飽經戰亂的百姓們得到了更好的生活,直接作出了極有魄力的一個決定。
今年,他們掌握的關中區域,百姓稅賦減為五分之一!
這個決定一出,易安等重量級老臣也表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達了強烈的反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