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李重也多長了個心眼,早有預防,所以大家才通過備船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逃走。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對方追殺他們的心如此堅決,哪怕他們已經逃入了大河,對方依然沒有舍棄,一路追殺。
如果沒有項陽等人出現而且出手相助,恐怕他們全都要死于對方之手。
“唉,枉我自以為飽讀詩書,頗有見識,這次卻因為自己亂出主意害得他們幾乎身死,慚愧啊。”
項陽卻并不介懷:“先生過去并沒有替別人充當過謀士之職,所以難免會有疏漏,最重要的是此事既然與先生無關,但你卻不惜以身犯險也要相助。”
“此等心腸才是最難得的。”
項陽說到這里,話鋒一轉:“先生既然乃飽學之士,而且眼光長遠,放諸天下,應該也知道大涼王朝現在的處境吧?”
李重定定地看著項陽,沒想到作為大涼皇帝,他談論起大涼王朝的現狀卻并沒有太介懷的感覺。
“飽學之士不敢當,但是我的確有留意到關中之變。”
“只不過,粗野之人,沒有太好的消息渠道,聽說后來大涼王朝與岳虎大軍多次交戰,竟然頗占上風?其中曲折,實在是讓我想不透啊。”
李重雖然讀過不少書,但他本身并不是軍略謀士的類型,最多就是知道一些軍事常識而已。
他的“常識”告訴他,以當時大涼王朝的慘狀,再加上岳虎軍的兵力優勢,本來大涼軍是沒有翻盤希望才對。
誰知道,幾次大戰下來,大涼軍的氣勢反而上來了。
他不可能得知真正的交戰細節,但作為一個胸中懷有天下,也希望有機會做出一番事業的人,李重對于這些細節自然是非常關心了。
項陽微微一笑,自然樂意為他解答。
李重的軍略水準低一些,在他看來并不是缺點,他本來就是希望得到一個踏實的內政型人才。
他剛剛聽到李重為不相干之人出頭謀劃,反而更加欣賞,完全是出自于內心,通過這等事情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心性的。
當然了,關于李重在內政上的真才實學,也是需要進行驗證才行,項陽愿意保持耐心,給他展露能力的機會。
項陽一邊為李重說明一些精采戰役的細節,讓他對于大涼軍以及大涼軍的將領們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一邊說明現在大涼王朝的處境。
其中,他特別說明了自己采用的一些惠民政策,引導著李重對其發表看法。
讓項陽頗為驚喜的是,李重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雖然李重有極大的局限性,他并沒有實際為官理民的經驗,而且眼光還是受限于這個時代,無法完全領悟項陽的深意,但是,已經比許多自長安隨他們突圍的官員認識更加深刻。
在項陽的定位之中,李重還算不上什么頂尖奇才,但只要給他時間讓他積累經驗,必定是一流的內政人才。
現在大涼王朝的地盤恢復,西部關中正需要大量肯實干的人才,所以項陽立即把他派了出去。
李重聽到自己要到某些鄉鎮,伏下身子踏實做實政,沒有絲毫被輕視的感覺,反而非常欣喜能將讀書時的許多想法付出實踐,欣然上任去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