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機會難得,項陽對于吳鎮江那種趁亂摸魚的戰術思想還是非常認同的,早出手絕對比晚出手好。
若錯過這次機會,只想著先平定關中和河東,先不說那時面臨的東部與北部形勢如此,荊州如果真的結為一塊鐵板,他們需要花費的代價也將大得多。
最后,只要吳鎮江接受了朝廷之助,引朝廷之軍入荊州作戰,那就等于“站隊”了。
吳鎮江對于提供情報,甚至是后勤支勤的要求滿口答應,而且這些條件都是題中應有之義,他在來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最重要的是,大涼王朝準備派出多少援軍。
現在魯真掌控宛城,擁有的兵力至少有三十萬!
當然了,其中大部分都是“義軍”,只有少量精銳,而精銳騎兵就更少了。
但是,大涼王朝在幫助他們的同時,需要隨時提防上庸之地的突襲。
再加上魯真的大軍乃是主場作戰,想要把他們擊敗、壓制,總兵力怎么也不能少。
但是,若真的傾巢而出,那岳虎軍就不知什么時候又會西來進犯了。
項陽與眾將商議,決定由易安和霍飛勇再加上水軍陳飛留守關中,他親自帶著易秋嫻等將領,并神武軍三個營與玄甲軍一部,共計一萬人,前往宛城!
神武軍的三個營正在山上輪防駐休,所以不需要花時間等待,立即就能行動起來。
大涼王朝的行動速度讓吳鎮江極為驚喜,但是得知他們派遣的兵力之后,卻讓他暗暗失望。
他差點兒就直接明言“怎么才一萬人啊”。
要知道,他自己雖然只是荊州的一個中等勢力,但是手下的兵力也多于一萬。
就算再加上一萬,跟魯真還有張越的大軍相比,只是相當于對方的零頭而已。
不過,吳鎮江回頭一想,似乎大涼王朝就是靠著少量兵力與岳虎軍的數十萬大軍周旋,反而屢敗強敵,這讓他的信心又恢復了一下。
只希望,陛下與大涼諸將領的指揮能力在宛城也能發揮相應的作用啊吳鎮江自然也隨著大軍,回歸荊州,而且讓手下提前回去報信。
項陽主動說明,不需要為他們的大軍提供駐扎之處,只要提供一定的糧草即可。
這并不是一般的客氣,而是存著少許提防之心,自家大軍駐扎,哪怕受到了突襲,也能快速反應。
項陽對手下將士的戰力有信心,只要能突圍進入山區,他們就能順利回到大營,說不定還能給敵人以重創。
沿途之中,項陽跟易秋嫻等將領商討在荊州作戰的細節。
雖然吳鎮江所說,他們的敵人都集中在荊州北部,全是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不能以此來局限自己。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關中水道與荊州并不相連,所以他們是無法得到陳飛的水軍支持的。
而且南方水軍素來強大。
宛城附近還好,多為陸地,再往南,臨近大江與其支流,水軍將會極大的影響他們的作戰行動呀。
項陽提醒自己麾下的將領,在任何單獨的軍事行動中,都不能忽略水道的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