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張越手下可以派往荊州的探子都要大受影響。
吳鎮江也是老于江湖,多年參與爭霸的人物,自然明白兩軍交戰,情報的重要性,直接興奮地站了起來:“我馬上就按陛下所說的去安排!”
項陽則把他們剛剛完成的地圖交給了易秋嫻:“讓我們的探子也立即出發,從山道切入到上庸到荊州之間的道路上,一方面完善地圖一方面掌控對方的動向。”
……
項陽現在并沒有急于出手,展現自己的過人指揮,哪怕張越的大軍已經逼近荊州,他也先耐心等待情報的完善。
他時刻謹記著自己現在是在異鄉作戰,過去的所有戰績并不代表他能真的百戰百勝。
在防守布置,鞏固城防方面,項陽并沒有取得什么進展,但是關于荊州和上庸的各種情報卻飛快地匯總向項陽的大營之中。
首先是西邊的張越方向,他們的大軍的確向著荊州殺來,而且兵力達到了六萬之眾!
或許比起魯真與孫梟的數十萬之眾,他們的六萬人是不夠看的。
但是,這六萬人可是能從上庸出發,不遠數百里,前往荊州作戰的大軍。
以各地義軍的平均兵力素質而言,這六萬人應該就是漢中軍絕對的精銳了!
所以,他們的威脅非常大,甚至還在魯真之上。
不過,在吳鎮江采用了項陽之策,短時間內誘殺了數十員最精銳的漢中探子,直接讓張越變成了半瞎。
哪怕擁有兵力優勢,張越也果斷地改變了進軍速度,幾乎是一步一扎營地前進。
項陽很快就得到了他們進軍的情報,從中已經能分析出張越與漢中軍的心理了。
首先是張越,他的性格應該是比較保守的人物。
其次是漢中軍,本身作戰的風格也不會特別激進。
只要結合一下漢中地區的地形與他們作戰的歷史就能明白了。
漢中四面皆險,其他任何地區,包括同在巴蜀的益州,要進攻漢中都要經過不少的天險,所以漢中之地只要好好防守,就很難被攻破。
這樣的地理條件,決定了漢中之軍的作戰思路都是立足于防守之上,也就是非常保守地思路之上。
越是漢中的老將,越會受到這種思路的影響。
張越的確是生出了爭雄天下的野心,但是這并不能改變他的指揮思路。
項陽作出判斷之后,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找來吳鎮江,讓他發布消息出去,就說吳鎮江的大軍接到了張越來犯的消息,驚慌失措,正在奮力把東部的兵力調到西部。
甚至可以放些流言,就說他們與漢中軍的初戰有些不利,吃了大虧。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吳鎮江苦笑道:“這樣的消息,豈不是讓魯真直接來攻?我們連擋住張越一路都非常吃力,這樣會成為兩面皆敵的。”
他現在開始懷疑,請項陽來指揮是不是一種錯誤。
項陽冷笑道:“我不知道兩面作戰是最大的不利嗎?這樣做正是要避免兩面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