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既能掌控更廣闊的區域,彼此之間又能策應。
而荊州北部,多有平原的地形,也算是幫了他們一個忙,否則大軍如果被地形隔開,肯定更有利于敵軍的突襲。
當漢中軍完成布局的時候,項陽自然也掌握到他們的行動細節,而且由此推斷出了張越的想法。
張越到底選擇了什么樣的陣法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張越軍依然掌握著兵力的絕對優勢,而且因為彼此各部的距離并不算遠,等于沒有露出任何破綻。
吳鎮江與項陽一起站在高處,居高臨下地觀察著敵人,他的臉上已經露出一絲苦色。
“我以前還因為漢中軍不常出外作戰,對他們有所輕視,現在看來,漢中軍之軍紀,自有可取之道。”
“我們雖然成功襲擊了他們派出來的伏兵,但似乎并沒有動搖到敵人的進軍啊。”
項陽搖頭道:“不,上一次的大勝必定已經影響到了敵軍的軍士與主帥心境了,否則的話,敵人大可以倚仗兵力優勢作出更加激進的選擇。”
吳鎮江苦笑道:“我倒寧愿敵人可以更激進一些,那我們才能找到各個擊破的機會啊。”
但凡以少勝多的戰例,除非雙方的戰力差距過于懸殊,否則不論以任何巧計,萬變都不離其宗。
這個“宗”,就是各個擊破,積小勝為大勝。
但是,面對謹慎的漢中軍,不要說積小勝了,只怕一發起進攻就會陷入敵陣,然后被敵人后續的援軍打得全軍覆沒。
現在的漢中軍就是一只刺猬,提高警惕但又能穩步向著吳鎮江的城池推進,他們如果想要反擊,非但難以得手,只怕還會被扎得一身血。
吳鎮江手下的一員大將叫道:“我們也不見得非要跟對方野戰爭勝嘛,大不了,咱就等他來攻好了!”
“趁著敵軍放緩速度的這些天,我們拼命加固城防,必能讓敵軍在城下撞個頭破血流,只要敵軍傷亡稍大,出現疲兵之勢,我們再反擊不就容易得多了嘛。”
吳鎮江想了想:“這倒也是個辦法,敵人現在的警惕心是最高的,但他們不可能永遠保持警惕,時間拖一拖,我們才能得到機會。”
本來時間對于吳鎮江來說,最寶貴的是時間,他們急著打敗張越之后,再迎戰魯真的第二次進攻。
不過,若是過于急躁,會更加露出不該有的破綻。
論兵力,吳鎮江軍處于絕對的劣勢,更加經受不起挫折與失敗。
吳鎮江雖然心里有了定見,不過還是先扭頭看向項陽。
現在他對于項陽的指揮也是無比信服,自己想不到好辦法,說不定他有特殊的戰術呢。
項陽則是看向了易秋嫻:“秋嫻如何判斷?這次換你指揮,你要怎么打敗張越軍?”
易秋嫻早就在思考這個問題,聽到項陽相詢,立即答道:“我們根本不需要把目標對準張越的主力啊。”
吳鎮江愕然道:“可是,張越的主力都聚在一起啊,他們彼此間的間距極小,不對準張越軍的主力,我們根本不有其他的襲擊目標啊。”
易秋嫻笑道:“不,我們還有更加重要的襲擊目
(本章未完,請翻頁)
標。”
“既然張越把主力集中在一起,他們現在掌控的區域非常小,而且他們推進的速度也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