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正面沖鋒,出現的傷亡已經不斷變大,如果把山上的弩機運下來再發射炸藥包,時間上來不及了。
對方現在也在不斷地整理陣勢,只要恢復秩序,敵軍有可能借著兵力的優勢進行反擊。
項陽只能退而求其次,轉向配合著易秋嫻,把被切開,與主力失散的五千敵軍先滅掉再說。
張越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兄弟被一邊倒地屠殺。
但他們無能為力,因為就在不久之前,他們也如同這五千兄弟一樣被屠殺著,只有先穩住自己的陣腳,才可能支援他們。
不過,大涼軍的效率沒有給他們機會,在他們重整陣型的同時,已經切瓜砍菜一般地將五千人全殲,然后他們緩緩退向山區。
張越軍根本不敢進行追擊,在遇襲之初,從山上不斷拋下的炸藥包真的把他們的膽都炸散了。
問題是,他們現在聚在一起,足可自保,但是行軍過程中,卻不可能抱團行走啊。
上庸到荊州之間的大道沒這么寬敞,而且路上必定會經過某些山區,而且沿江而行,說不定就會受到荊州軍水軍的襲擊。
張越將軍現在還在昏迷之中,幾個將領一商量,怎么都覺得為難。
大軍是因為糧草不足而回上庸,他們顯然不可能長時間在這里耽誤,那樣單是糧草的問題就能讓大軍崩潰。
即使再害怕,他們也只能謹慎地步步推進。
路上他們竟然沒有再遇到襲擊,讓諸位將領慶幸不已,之后又得到了上庸派出的探子接應,加快了行軍速度。
……
其實項陽會主動放過張越軍也是一種無奈。
這次突襲,他們雖是未能將張越軍全部擊潰,但是成果卻非常大。
一戰滅敵一萬余人,而且全都是張越軍的精銳。
張越軍領軍出征的大軍,接連折損,幾乎損失了一半!對于他們的士氣打擊更是無法估計。
在十年之內,漢中軍再與大涼軍對抗,膽氣先要被打下一半去。
項陽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的確可以沿途步步設伏,哪怕敵軍再小心,他也能通過不斷襲擾的方式延緩他們回上庸的時間,賭對方的糧草會先一步耗盡。
不過,項陽現在最缺少的就是時間。
對上庸之敵畢竟不是他們的主要戰場,荊州那邊,雖然已經解除了后顧之憂,但是正面的魯真軍,已經重整旗鼓,再次對吳鎮江發起了進攻。
如果沒有項陽支持,靠吳鎮江和絕對劣勢的兵力,絕對不是魯真的對手。
保下吳鎮江地盤重要性,顯然在殺傷漢中軍之上。
項陽帶著主力大軍回到荊州之時,吳鎮江軍與魯真軍已經拼出了真火。
吳鎮江死守著項陽的交待,不與魯真軍野戰,完全依靠著城墻跟敵軍周旋,即使如此,他們也越來越被動了。
(本章完)